返回

第一三四章 顾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一三四章 顾虑 (第1/3页)

这天下午,刘和正在府中与几个木匠和铁匠比划着如何改进现有的农具直辕犁,为了表述直观一些,刘和还让人从城外农庄借来了两具直辕犁。

    汉代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耕犁,不过这时候农夫使用的犁都是长直辕犁,因此耕地时回头转弯不灵活,起土也很费力,效率却不是很高。

    刘和的前生是在农村长大,后来好不容易考进一所二流的师范学院,所以他对于后世农村当中普遍使用的曲辕犁有着深刻的印象。学历史专业的刘和还记得曲辕犁是在唐代形成并且普遍的推广运用,然后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

    曲辕犁和直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的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部位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得小而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更为灵活,也能大大节省人力和畜力。

    能够节省人力和畜力,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头耕牛和一个农夫,在使用了曲辕犁之后每天可以多耕出一倍甚至两倍的土地,而且被耕的土地因为翻土较深,所以便于施肥和藏墒,对于农产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乱世,光有军队还不行,你还得有充足的粮食供养军队才行。不然都去人吃人,把人吃光了,谁来种粮?因为粮食关乎生死存亡,所以刘和对于如何提高农业产量极其重视,若论重视的程度,甚至不亚于他即将进行的炼钢技术改良。

    在地盘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单位土地的粮产量无疑是获取更多粮食的正确途径,而刘和恰恰又多少知道一些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比如改进农具,比如修缮水利,比如合理使用农家肥,比如选取良种进行人工培育。

    刘和前生不是发明家爱某生,也不是农业科学家袁某平,他只是一个小时候呆在偏远农村长大的土孩子,所以只能凭借脑海中的一些记忆和印象,对这些木匠和铁匠们提出一些设计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虽然知道的不多,但很多时候聪明的工匠只是缺少一个思维中的“小火花”,而刘和就是那个喜欢到处“放火”的家伙!

    当刘和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出印象中的曲辕犁外形图时,立即就有两个工匠眼睛发亮,似乎受到了启发。

    一个工匠开口说:“大人,从图样来看,如果将直辕改为曲辕,难度并不太大,关键的难题在于如何在行进过程中随时都能调节变化犁铧的深浅,调整犁铧的方向。”

    另外一个工匠补充说道:“除了这个难题,如何保证犁盘的牢固耐用也是问题。”

    刘和听了他们的疑惑,点头说:“你们能提出这样的疑问,说明已经大致理解了我的要求。具体如何设计曲辕犁,我也没有更多的建议,但我可以提醒你们,如今农夫所用的直辕犁,主要部件都是以木材为主,仅有犁铧一处是用了生铁,你们千万不要被材料限制了手脚,不妨考虑在一些需要转动调节的灵活部位使用坚固耐磨的铁材。”

    “你们不要有什么顾虑,尽管放心大胆的进行改造和设计,所需的各种材料,都有我来提供,不管最后成果如何,我都会给你们管饭和发放工钱!”

    几个工匠听了刘和这番风趣的话语,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