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 (第2/3页)
说罢左右开弓,就要打自己嘴巴子,顾宪成却一眼瞧见自己家门口一顶两人抬的小轿落了下来,他认得是**星的轿子,因轻轻一顿足,喝道:“赶紧滚开了,将东西全部归置到库房里头……对了,碧粳米和各色糯米各搬一石,上用霜炭搬两篓出来,还有鱼和海鲜,酌情搬几筐子,银子取一百两,今日晚间时叫人送到赵老爷府上。”
顾宪成说时,这个管家便是老老实实的听着,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其实只是专门来送年货银两,但对这位脾气十分骄矜的二爷的话也是不敢有一点违拗,一边答应,一边就用心记着,万一出错,那可就倒霉之至了。
顾宪成大步出迎,到了自家门前,**星也是跨出轿子来。
他万历二年就是进士,先在地方为推官,因为学问扎实,著书写诗,学问声名渐显,朝中有大佬赏识,将他调回朝中。
除了应酬赏识自己的大佬外,**星就是一直在搜罗志同道合的同伴。
本质上来说,**星和邹元标,当然还有顾宪成这三人都是愿意对吏治和礼教做出自己的表率,同时约束他人,改良吏治,希望大明能长治久安,国势蒸蒸日上。
但他们都不赞同张居正的很多做法。
比如揽权,擅专,将公权放入私门等等,还有对禁止书院等学术和言路上的举措,也是极力反对。
对张居正的私生活,还有与戚继光等武将的交往,这些青年官员更没有丝毫的赞同。
在他们成长的时候,倭寇已经敉平,对他们来说,文武之防,远大于栽培一个可用的信的过的武将,他们总是用警惕的眼光打量着戚继光和俞大猷这样不贪钱,又能诗能文,能著兵书的儒将。
象杨四畏这样的无耻贪婪之流,或是张臣杜松那样不识字,只靠家丁打仗的武将,才是**星等人能欣赏的武将。
另外便是他们觉得考成法太苛刻,不合朝廷善养士大夫,尊重儒臣的道理,天下治道,并不是这样,而是朝有正人,纲纪肃然,不必过于求治,包括顾宪成和**星在内,他们欣赏的治道,实在就是大明孝宗年间的光景了。
**星比起顾宪成大了一截,胡子也留了好长一截,看起来稳重的多。
他已经从户部主事调到吏部当主事,预计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文选司郎中或是考功司郎中,一赏一罚,是天下至贵之职,号称天下第一五品,当然,前提是吏部天官得换上赏识他的大佬,**星并不急,他还是盛年,而且赏识他的大佬颇多,底下中下层的青年官员不少奉他为首。
东林党已经隐现雏形,所谓的“三君”现在正都是春风得意之时。
“梦白兄,大冷天有什么事,写张小简叫下人送来就是,何必自己跑这么一趟?”
顾宪成笑嘻嘻的迎上去,兜头一揖,**星还了一揖,彼此算是见过了礼。
“尔瞻的事,你听到风声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