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 (第2/3页)

的就算是自己能一个人出这笔银子,也是绝不会将风险独自承担,而是分散开来。

    不过现在唐志大肯定会后悔,当初没有自己一个人咬牙全掏了。

    “好,庆丰便庆丰,不过肯定是我请,入股的银子我掏的最多,将来分红也是我最多,自然是我请了,哈哈哈哈。”

    唐志大爆出一阵狂笑,想到这些皮货和人参往江南去会卖出何等高价,他的心里就是喜不自胜。

    收获的皮子和人参耗资近百万两,积压也有一阵子了,一直是唐志大等人心中的一块大石,现在想到所获将丰,他自然是笑口大开。

    ……

    ……

    “大人,货物已经起运,船只已经备好,计每船有船长,大副,水手长,副水手及水手等三十一人,另外就是随船火枪一个加强旗队四十人,加上顺字行相关人员,一共是每船一百人左右。”

    “头一次南行,以保险为最佳。”船运在辽阳镇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很新鲜的体验和经历,没有内行,船运也没有归在辽阳镇的某个部门之下,从船厂到商船都是顺字行的投资行为,包括地皮港口的使用权等等。

    这样可以杜绝很多的麻烦,比如会有御史就辽阳镇擅开海运之事弹劾,但如果是私人行为的话,就不会有人出头了。

    说话的是沈庭仰,也是一位来自南方的人才,从青年时期就对海运十分有兴趣,三十左右就著有海运篇五卷,曾经自己造轻帆小船,意图北上远航,可惜半途被阻于洋流,这样的人才,在当时比徐光启这样的潜在的水利和农学专家还少有,毕竟研究农学和水利还算是士大夫中的常有之事,是杂学的一种,象海运这种事,连杂学都算不上了。所以沈庭仰在家族中被视为异类,日子过的十分压抑,当李文昭或是宋钱度听闻此人怪名去招揽时,几乎就是一拍即合,到了辽阳之后去中左所看实地,立刻就是恋奸情热,现在已经是顺字行专门负责海运部门的首脑之一了。

    惟功也看重此人,虽然他的海运知识未必有多高明,但毕竟是系统外的浸淫过,加上实际操作,几年之后肯定能成为独步天下的专家,所以给他开了一等参随高薪,加上顺字行的薪水,腰包绝对丰厚,除了袁黄这样的佛门居士外,对金银不感兴趣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沈兄说的是。”惟功先听众人说,此时才静静开口道:“一千料船,用木料数百根,钉子数百斤达数万颗之多,加上数千条白索,几百匹布,还有桐油几千斤,石灰万斤,所用物资就是这么多了,加上工钱和时间,载有一船数十万斤的货物,百条人命,岂可不慎。”

    两千料的船要是满载的话,肯定不止现在这么一点货物,不过惟功不打算满载了。虽然海船越大,风险越小,沉没的可能越低,最容易出事的就是那种只有几十吨的小船,而且从北中国海到长江出海口,跑熟了的话,出事率几乎很小,除非倒霉遇到台风,那就属于天命,谁也没办法了。

    当时的欧洲佬就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