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一片光明 (第2/3页)
那些衙役也要发俸禄的,没有了原先那腌臜的收入,再不发俸禄,那就真的饿死人了,不但要发,还得按照原先朝廷规定,双倍发放才成,这样,上上下下一大帮下来,就至少是五千到一万两的样子。”看看不解的吕世,赵梓笑着道:“少了是不行的,虽然朝廷上规定的少,但是,真要指望着朝廷,那就饿死了人了的,活不来的。”
吕世恍然,明太祖贫苦出身,体恤百姓,就不加百姓负担,开展开源节流,但开源他一个农民懂得什么?就只有节流了,但是,节流却打在了官员俸禄上,于是,这有明一朝,是中国各个朝代,上下五千年官员俸禄是最少的,当时记得一个小吏单身汉子看护河渡,于是在一个夜晚做诗一首:“夏披荷叶冬着纱,睡看银河醒捉蛙,一日三餐尽莲藕,张嘴相谈吐莲花。(本人戏做)”
让这样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的官吏不贪,不催逼,那就是没有天理,于是,朱老太爷杀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酷吏,不惜在衙门前立下填草人皮警示后来者,但也是杀不胜杀,原因便是其中,现在,赵梓所言却是对的,不让胥吏衙役吃饱,那他们只有继续祸害百姓,虽然现在在自己的眼前,他们是不敢了,但人的智慧是无穷的,祸害人的智慧更是如此,保证他们温饱不坏事,是最基本的法则,不像原先四县,那些胥吏已经或明或暗的参股工厂,其实已经一个个都成了富家翁,这新进宜川却是不能,暂时也没机会。
看看吕世理解的神色,那赵梓继续道:“还有上下打点,什么冰敬炭敬的,也要两万两。还有那些穷秀才也要照顾,不然就都饿死了,也算是为国储备才子吧”说这话的时候,却是有意无意的笑着看吕世。吕世理解的收到。
“这样下来,税银就剩下了四万两,好在,往年黄河大堤什么的,那我是管不到了,都让那个闯贼去烦心吧,但是,即便是这样,我手里只能挤出四万银子。”
看看一脸苦相的师爷,赵梓也苦笑着道:“按照朝廷给下的任务,我这个中县,却要十万石的粮食银子上缴,还不要说万一朝廷加征,那就是说,我要在不算损耗的情况下,得十二万两银子的开支,难啊。”
这回,吕世是真的知道原先为什么自己打下米脂,库存里有了那么多的钱粮,这算起来,一个县,不在有田,不包括不上税的士绅和皇庄王田的情况下,就得二十几万的银子才够,这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所以啊,为了咱们这宜川不被官军祸害,那还得咬牙在百姓手中征缴自少十万石的粮食啊。”
十万石,那就几乎收刮了全部的民间存粮,帐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真的要保住百姓的存粮,那就只能插旗造反了。
不过,吕世想想,呵呵一笑道:“其实,老先生,这帐不这么算的。”
“哦?那还怎么算?除非那闯贼彻底夺了宜川,才能免了这许多钱粮。”
吕世笑着站起来,慢慢的踱步道:“其实,宜川上缴的钱粮,大部分还是供应边军是不是?”
“是,要不我才懒得给他乱做的,边军苦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