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惨不忍睹 (第2/3页)
庄上赶大车,小的拨后堂充当小厮杂役,轻微残废的抓来当马夫、伙夫。
农民苦于徭役长工,无法生活,也有不顾后果全家逃跑的,也有全村逃跑的。
曾有马家兄弟数人,将房屋、家俱、土地全部遗弃,逃往山西,钱村李姓小地主将地契贴在门上,全家逃跑。王家团庄原有居民一百余户,闯军到时仅剩三家孤寡。
为防逃跑,曹家在自己的地面上开始展开连坐制法,明朝的时候,乡村一级主要是委派地方乡绅管理,实行保甲制,这保甲正落在曹家手里,所以曹家规定,一人逃跑,则全家顶替,全家逃跑则十户连坐,十户逃跑则全村共担,所以出现了一家不堪想逃走,但其乡邻或苦求或告发,无一幸免。曹家后山那累累白骨万人骷髅就是大家的下场。
而告发逃离者就可以得到百斤麦子的奖励,所以没有一家敢于弃土逃跑而宁可被饿死。把所有的农民都死死的固定在他们的土地上,不能挪动半分。
征徭役期间,小地主都备受盘剥,也要向曹家出工出力言为襄助,有的雇佣充数,有的贿谋规避,有的自残身体,或举家逃匿。
一农民为避赋役,把自己弄成哑吧。李尽忠服食大量巴豆,腹泻脱水而死,王洪堡一人自己砍折右腿。一个农民自剁右手一个手指,一期逃过徭役,曹家又以逃避官家徭役罪将其夹拷至死。
此外,用针刺破眼球,用石砸去门牙,用毒药糜烂下部伪造梅毒,以及用其他办法躲避徭役者,常有发生。
但是曹家的手段更毒辣。徭役令下,乡勇家丁保甲一起动员,四处抓人,一时路断人稀,如临大敌。兄逃弟替,父死子承,一户跑则一甲负责,一甲无兵则全保公摊,真是殃及九族,祸延乡里。
即便做了长工,也是备受剥削的,其中一个手段就把这些长工逼向死路,先说的是工钱,工钱不给铜钱实物,而是曹家写的等同写钱。就是你的工钱是曹家写的白条,但说好了,这白条是可以在曹家任何的商铺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其实是这根本就是白纸,哪里还能真的流通?即便是这样的也是要延期发放的。
曹家还用拖延发薪日期的办法进行克扣。他经常以秋收未到为借口,每月延发十至十五天不等,这样,每年最多发十个月的饷,有时少至七、八个月,其余月份,到年底就不发了。
当时有打油诗道 “一家数口,两餐难保,三亲不认,四友少交,五内如焚,六魄饿掉,七窃冒火,八节徒劳,九死一生,十实难熬”;“领的是七折八扣的票子,戴的是怒发冲冠的帽子,穿的是脚踏实地的鞋子,内衬空前绝后的袜子,身着千补万缝的裤子,住的是东倒西歪的房子,盖的是流通空气的被子,过的是缺米少面的日子,怕的是曹家请客的帖子,四季是愁眉不展的脸子”。
这是对当时归自己管辖的佃户长工,对于其他也是百般手段万般的路子,曹家自己在几百年的经营已经有了相当的商业络,不管是官卖还是自由生意,都是有大的决定权在手,经营种类,从粮食、百货到皮毛、枸杞、精碱、药材、木材、发菜、食盐等土特产。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共设有商铺上百处,按“官价”收购,禁止民间买卖。
举一例子陕西盛产羊毛。收购价格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