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 刺杀斯大林 (第2/3页)
的那一场持续数年的“大清洗”。只是这个怀疑他只敢放在心里。哪怕是在国外,也不敢宣诸于口。因为那是找死!
可就在他对这个调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的时候,秦卫却说什么……情报?
……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日人在远东的军事情报,以此来换取苏联对我国的援助!”秦卫再次说道。
“这很难。”崔可夫想了想。“我们苏联现在的情况贵国也应当清楚。在欧洲,在远东,我们都在进行着军事行动。这里面的消耗非常大。先期能够向贵国提供那些援助,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能力了。”
“崔可夫将军。不要小看社会主义的生产能力。”秦卫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动:“自贵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以来,工业产量大幅度提升。以钢产量为例,1938年苏联的钢产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增加近三倍、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百多倍,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和法国的产量总和还要高,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同年,苏联在世界制造业产量的占有率仅次于美国、德国及英国,位列第四……1938年,贵国的飞机生产总量为7500架,今年则预计会达到10000架,同时,你们的武器生产额也在大踏步的前进,据闻已经仅次于德国,超过了英美等国的总和……”
“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崔可夫的心更抽紧了。秦卫知道苏联的钢产量和制造业的产量也就罢了,却连他们的飞机产量和武器生产也知道,这岂不是说,他对苏联了若指掌?难道,中国人的触角真的已经深入到了苏联,甚至对苏联已经极其了解了?
“您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秦卫的身体向前靠了靠,“崔可夫将军,两百多架飞机,三百多门火炮……这对你们来说根就算不了什么。你们只需要再松松手指间的缝隙,就能提供比这多出十倍的支援。您一定很希望中国发起更大规模的反攻吧?我们也想,可我们需要武器。”
“我很想知道秦将军你是怎么知道苏联的飞机产量的,又是谁告诉你我们的飞机年产量居然有近万架……这太不负责任了。”崔可夫沉声道。
“我可以告诉您这个人是谁,但前提是,您得展现出足够的诚意。”秦卫笑道:“要知道,那家伙可一直在利用自己在苏联的关系以及对远东地区的了解协助日。我听说日人正有意扶持他建立一个远东的傀儡政府,甚至成立一个远东共和国……我想斯大林先生一定很不想见到这种局面,是吗?”
“你说的是……留西柯夫?”崔可夫猛然站起。秦卫说别的他不清楚,可是,对远东地区的了解,远东傀儡政府什么的,却让他立即意识到了那个人是谁。只有曾经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的留西柯夫,那个曾经的苏联大将才有可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他也同样很清楚,留西柯夫早就叛变了。去年,大清洗依旧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这个人叛逃到了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