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改元康乾 (第2/3页)
烈亲手主抓的事情只有两件,一件是派出大量的暗影成员继续寻找刘协两个儿子的下落,另一件,就是将朝中大臣们的子嗣集中起来,挑选其中才德兼备的俊才,保送进燕京学府进行学习和深造。
敖烈清楚,自己这代人,无论再怎么强,也只能保证北汉政权在数十年之内安然无虞的矗立在这个世界的顶峰,但要想让北汉世代传承下去,对后继者们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让后继者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使他们杜绝一些不良嗜好,从而使国家不断的补充进新鲜血液,维持国家的活力,不至于在短期内便走向腐朽。
这样的命令,在此之前敖烈便已经发布过一次了,以姜维、郭淮和杜预等人为首青年俊才都已经接受过燕京学府的高等教育了,其中郭淮已经学业有成,并且接替吕布出任了并州牧,这就给后继者们树立了一道标杆,只要在燕京学府中成绩优秀,就有可能直接进入国家管理架构,并且还有这一定的几率做封疆大吏。而姜维虽然还没有毕业,他也时常参与军事部署,并且跟随着赵云参加过平定高丽国的战役了,有了这两个人的例子,对新一批征召进燕京学府的后继者们,起着不小的鞭策作用。
这次的学员,主要是以朝廷旧有官员的子嗣为主,他们的人数占据了全部学员的六成还要多,另外的不到四成的学员,是敖烈根据民间的好评,从各地选拔来的寒门子弟,敖烈这样做,就是要告诉天下所有的人,在北汉,只要你有才,就可以做官,北汉的官员选拔,是只看品行和才能,不堪出身和门第的。
新一批的学员一共有一百零八人,其中,敖烈最看好,也最重视的有三人,一个是老臣钟繇的幼子钟会,另一个是鹰扬将军文钦的次子文鸯,最后一个,则是出身贫寒的邓艾。这三个人可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可以说三国的后期,基本就是他们几个人的舞台,可是,这三个人最后也都死的极其悲惨,这和他们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敖烈现在让他们进入燕京学府,是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文化素养,祛除掉他们性格上的弊端,同时也想让他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结交下深厚的友谊,他们再加上姜维和杜预,将会组成未来北汉的脊梁,支撑着北汉可以长久的生存下去。
这三人中,以邓艾的年纪最大,但也不过是二十多岁,钟会和文鸯更是只有十五六岁的年纪,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三个人,敖烈让诸葛亮担任钟会的老师,让赵云收文鸯为徒,让张辽收邓艾做了弟子,本来庞统也是见猎心喜,想要从三人中讨要一名弟子的,可是先前他已经收了杜预为弟子了,敖烈本着一师一弟子的原则,便没有让庞统再收弟子。平时的时候,这几个小子就有各自的师父教导,一旦开启战端,他们的师父忙碌起来,水镜先生司马徽就会暂时充当起他们老师的角色,教授他们各种学问。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亟待敖烈去解决。自从踏平扶桑岛之后,敖烈一直没有选出适合到扶桑岛去做太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