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留西科夫的背叛和张鼓峰事件 (第3/3页)
本军人颁发大获全胜的勋章,八月一日,苏联远东军区的两个甲种师、两万余人在远东第一集团军司令苏可洛夫将军指挥下,配属近百门火炮、二百多辆坦克、上百架新式的“咔秋沙”飞机,开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反击。
一开始,苏军敞开门户,把不可一世的日军放进到乌苏里斯克大草原上。
日军原来还担心苏军不容易对付,但是,苏军在“皇军”面前同样节节败退,这让日军兴奋无比,苏联人也不过如此而已。
八月一日凌晨,正在睡梦中的日军突然被天上由远而近的滚雷般的轰鸣声惊醒了。
还没有等到惊慌失措的日军进入阵地,呼啸而至的苏军“咔秋沙”飞机机群倾吐下了雨点般密集的炸弹和机关枪子弹。
同时,远处怒吼着的苏军大炮,喷出了一道道的火光,硝烟和烈火顿时吞噬着日军的阵地。
猛烈的轰炸和炮击刚一过去,一幅让日军永远不会忘记的恐怖场面出现了: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百余辆苏军坦克轰鸣着,排成数百米宽的钢铁洪流,以决战姿势向日军阵地猛烈的碾压过来。
百余辆坦克发动机喷出的滚滚浓烟如同天边卷来的乌云,近两百条履带碾过的草原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在剧烈的抖动。
坦克炮和机关枪猛烈的射击把日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沉重的履带在日军工事上压来压去。
尽管大和武士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其中不乏有全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药包,与坦克同归于尽的勇士,但是,这一切全都无济于事。
苏军以绝对的优势把日本人的狂妄抛进了图们江。
战斗仅仅持续了五天,一个师团的日军就如同一缕轻烟般烟消云散了。
日本内阁陆军大臣、极力主张扩大侵华战争的坂垣征四郎急忙奏请裕仁天皇,为防止苏联军队的进一步进攻,应当立即往张鼓峰调派军队,但是,却遭到了比他小近二十岁的裕仁天皇的训斥。
此时,裕仁天皇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华中的战局,他不愿意因为与苏联扩大争端而陷于被动。
毕竟欺软怕硬是日本人的本性。
日本政府被迫于八月十日与苏联签字认输,维持日军进攻张鼓峰之前的边界状态。
八月十二日,莫斯科塔斯社宣布了这样的消息:
“苏联红军远东第一集团军歼灭入侵的日军八千余人,击落飞机二十四架,击毁坦克四十七辆。苏联红军决心捍卫苏维埃领土的完整......”
这里需要说明单是:
苏军占领张鼓峰的理由在于《中俄瑗珲条约》俄文本的边界划在张鼓峰的南面。
日方所持的中文本中的边界则划在张鼓峰的北边。
两本都是正本,这里面的差异是怎么发生的呢?恐怕永远也没有人能说清楚。
因此,从另一方面来说,正是“张鼓峰事件”的突然发生,推持了日本华中派遣军进攻中国武汉的时间表。
(通告:将连发三章,即附录一、二、三,均是与本书有关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