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 国防工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3章 国防工事 (第2/3页)

国人要严谨得多,他们花了几个月时间实地考察,最后提出了一个极其严谨的防御方案,按照这个防御方案,以当时日军的军力、火力水准,是根本没有希望突破防线打到南京了,不过这方案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造价太高昂了,国民政冇府得不吃不喝好几年才能省下打造国防工事的钱来。

    最后蒋委员长实在是没办法了,把任务交给了军委会参谋部,参谋部的高参们没有辜负蒋委员长的期望,他们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之后提出了一个方案,这个方案对于日军可能的进攻方向,整个防御方案的侧重点,都有着合理的阐述和区分。

    该方案认为,日军最有可能沿着长江、京沪铁路自上海进攻南京,所以主张在福山、常熟至吴县、江阴至无锡分别修建国防工事,并且在前后设置进攻阵地以及后方集结阵地,构成两条以营团级工事群落为主体的国防线,这便是吴福线以及锡澄线。

    方案同样没有忽视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的可能性,主张在乍浦、澉浦、拓林等地修建海岸要塞,并在乍浦、嘉善至苏州,海盐经嘉兴至吴江修建国防工事,同样在前后修建进攻阵地以及集结阵地,这便是嘉乍线以及海嘉线。

    除了这四条国防线,在南京还要修建复廓阵地以及外围防线,复廓阵地以城垣为依托,外围防线则从大胜关始,经牛首山、方山、淳化镇、汤山镇至栖霞山形成一个弧形工事群,背后依托长江天堑,构成一完整的防御圈。

    蒋委员长采纳了该方案,并于民国23年开始施工,到民国25年基本完工,其工程主体便是吴福、锡澄、嘉乍、海嘉四条国防线。

    四条国防线主要由营级工事群所构成,少量重要地段则加强成团级工事群,所有的重机枪巢、炮兵阵地、观察所、掩蔽部、弹冇药库全都由钢筋混凝土涛筑成永固工事,战时只需掘开交通壕、散兵壕就能组成完整的防御工事。

    所有永固工事的顶壁hou度全部超过一米,足以抵御150mm口径重炮炮击以及500磅航弹的轰炸,地下掩蔽部的顶hou更是超过两米,足以抵御1000磅航弹的轰炸,期间由于偷工减料以及设计误差,难免有所错漏,但总体是不会差太多的

    这样四条斥重金打造的国防线,原本是可以发挥极大作用,给予日军极大杀伤的,如果能有十到二十个师依托国防线设防,日军很难迅速越过国防线,然而由于蒋委员长大战略上的严重失误,这四条国防线却几乎没有发挥作用。

    十九大队在徐家滨遇到的绝非偶然现象,在苏州附近设防的51师以及在常熟附近的部队全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由于不知道工事的具体方位,**官兵们只能到处乱挖封土包,结果把不少坟包都给挖了,就算挖到了工事也没有钥匙,还是进不去工事,也有少数乡、保长没跑,把钥匙给了部队,结果因为长时间没保养锁孔早已生绣,照样打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