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猛将姜玉贞 (第2/3页)
落后的晋绥军中,属于装备较强的甲种旅。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该旅一直在晋东娘子关和井陉一带驻防和修建战备国防工事,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到雁北,随后从山阴经应县浑源北上开赴大同拟参加大同会战,到达大同还未来得及驻防,因大同会战未来得及实施,就又奉命按原路南下,平型关会战时在雁北待命。9月30日夜晚,在19军军长王靖国将军接到崞县阻挡日军命令的同时,姜玉贞旅长也接到了阎长官的电令奉命在原平阻挡日军。
9月30日,深秋的太阳在原平城墙上渐渐隐没时,姜玉贞才带着他的部队从代县阳明堡急匆匆赶到原平镇。姜玉贞勒住他那匹高大的白马,未进原平先下达了一道军令:全旅人不解甲,马不下鞍,赶紧构筑工事,准备与鬼子决一死战。
原平镇太平街晋商李宅大院,这是一处修筑得结实的院落,主人是一个在口外发财后回来修建的,就像乔家大院一样,围墙高大,院落阔大,典型的晋北风格。196旅连以上的军官全部笔直地站在院里,人人威严,个个肃穆,
姜玉贞*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菏泽口音,晃动着高大魁梧的身躯大声说:“弟兄们,阎长官给咱196旅只有‘死守原平7日’6个字,军令如山,用兵一时,我们就在这里打鬼子。7日之内,就算是天塌下来,196旅也要顶住。有我196旅在,鬼子休想从原平踏过半步。7日之内,如果有谁胆敢退出原平一步,我姜玉贞军法伺候。我姜玉贞的腿要是软了,全旅官兵人人可诛杀我,从现在起,全旅官兵依城修筑工事,鬼子要是来了,要让他看看,这儿是原平的196旅,不是大同的61军,明白吗?”
“明白。”几十号人喊声地动山摇。
姜玉贞,字连壁,菏泽县(今菏泽开发区)辛集村人,出身贫苦,自小养成了勤奋勇敢的习性。1913年,为摆脱贫困处境应招入伍。参加了北伐,曾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和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1934年,晋升为晋绥军第66军第196旅旅长,兼任石太铁路修防司令。
姜玉贞在部队中军事训练刻苦认真,又勇于吃苦,赢得了长官的赏识,先后送他到山西陆军第一旅干部学校、国民党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受训,毕业后在晋绥军中服役。他在作战训练中才干高超、吃苦耐劳、爱护士兵,深得士兵的爱戴和长官的重用,被逐级提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姜玉贞随晋绥军参加了几次大战,每战必亲临前线,身先士卒,曾在一次战斗中因胸部中弹,割去一叶肺。由于他英勇善战,在晋绥军中获得了“猛将”的称号。
姜玉贞长得高大威猛,身体有1米8多,200多斤,走起路来地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