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密道 (第2/3页)
会下达这样的命令,要是任由普军骑兵冲锋的话,已经接近停滞状态的俄军骑兵根本挥不了自己的优势。
而斐迪南希望的也正是如此,之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不让普军的骑兵迎战,除了为步兵好的挥枪械的威力之外的另一个目的也正是如此。
大量的骑兵聚集在普军步兵的方阵正面,借用步兵的人潮阻挡住俄军骑兵的冲击迫使俄军骑兵停滞,随后命令己方骑兵从侧面动冲锋,从而有效的杀伤敌军骑兵,这是斐迪南的构想,但是这个构想最大的缺点就在于万一步兵缺乏勇气,在被俄军骑兵连续突击之后崩溃的话,那么即便是再派上骑兵也于事补。
但是得亏普鲁士的军队中大多都是些身经百战的老兵,这些老兵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不能退,因此在步兵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终于让俄军的骑兵停住了。
一千多名普军骑兵的冲锋虽不如一开始俄军骑兵冲锋的声势,但也是气势熏天,急匆匆转向的俄军骑兵根本不是普军骑兵的对手,普军非常利索的从俄军骑兵中穿刺了过去。
也就在普军骑兵投入战场之后,俄军的步兵终于来了,米哈日列夫看到战场上的局势对己方并不有利,他当机立断命令俄军骑兵撤回,同时俄军的步兵在战场上做好防御准备并没有主动进攻。
这一变化让斐迪南有些吃味,按理来说,俄军指挥官在看到战场上的局势不利于自己以后,不是应该增派援军的吗,但是现在那些俄国人不仅不派援军反而让骑兵撤退,斐迪南有些不理解。
斐迪南有他的不理解,米哈日列夫也有自己的苦恼,他原本寄希望于自己的骑兵能够一战功成,三千名骑兵冲锋的威力足以让万人的步兵方阵全面崩溃,但是现在那支普军不仅没有崩溃,看这情况好像还要重创自己的骑兵一样。
视骑兵为宝贝的米哈日列夫当然要采取行动了,但是因为战场上俄军步兵与普军之间隔着骑兵阻断了俄军步兵的冲锋,所以米哈日列夫才会命令骑兵后撤,步兵防御。
看到米哈日列夫出的军令,俄军骑兵指挥官立即命令骑兵向后撤,但是普军骑兵又不是作样子的,陷入胶着的战斗的俄军骑兵一时半会根本撤不出来。
也就在普军骑兵苦战的时候,斐迪南已经注意到了俄军那边诡异的气氛,他突然感悟道俄军骑兵要跑,所以斐迪南立即命令军队反攻,就算不能全歼俄军骑兵,他也要重创他们。
城外的骑兵战打得热火朝天,城内的克莱曼却觉得自己身处在冬天,源源不断的普军士兵冲进了哥尼斯堡,面对已经进城的敌人,一些叛军士兵在惊慌之余是感到了一丝绝望。
普军很在城内站住了阵脚,越来越多的普军士兵向城墙之上攻了过来,克莱曼长大了嘴,但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还是克莱曼的几个侍从将他拖到了城墙的另一边,那里有阶梯能够下城墙。
克莱曼被自己的侍从强架着下了城墙,然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