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八章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八十八章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 (第1/3页)

    “菩提树下”大街两侧就是着名的洪堡大学,洪堡大学人才辈出,为灿烂的德意志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全文字无弹窗阅读 .≯最曾在洪堡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达到32人。爱因斯坦、普朗克、基尔霍夫、弗朗克、赫茨、维恩、薛定谔、拜尔、黑格尔、叔本华、费尔巴哈、海涅、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曾在那里学习或工作。德意志挣得“欧洲思想家”的称号,洪堡大学功不可没。

    1933年5月1ori,纳粹党徒曾经焚烧了从书店、洪堡大学图书馆等处收缴来的2万多册图书。**的作者包括马克思、海涅、弗洛伊德等等,他们或是犹太人,或者在意识形态上与希特勒纳粹zhèngfu格格不入。

    1995年,柏林市zhèngfu在当年焚书的地点,洪堡大学前面的bebe1广场地表下修建了一间具有象征意义的“地下图书馆”,人们透过与地面平行覆盖的玻璃可以看到:幽暗的地下室里排列着一些空的书架。柏林人此举,用心良苦。

    距洪堡大学广场不远,有两个较大的教堂,一称“德国教堂”,一称“法国教堂”。“法国教堂”的存在,显示了普鲁士也曾是一个宽容、理xing和明智的zhèngfu。

    1685年1o月15ri,法国路易十四宣布废除1598年由亨利四世颁布的《南特敕令》,颁布《枫丹白露敕令》,这是一部天主教主政的法国zhèngfu迫害胡格诺教徒的法令,

    胡格诺教徒们被迫逃亡。

    普鲁士主要为了自身的展,借机颁布了《波茨坦敕令》,鼓励法国的胡格诺教徒移居普鲁士。后来,约有3万胡格诺派教徒来到了普鲁士,其中约4ooo余人定居在柏林。现今的“法国教堂”,就是由当年柏林的胡格诺教徒们建造,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在二战中,“法国教堂”丝毫没有遭到轰炸,而相邻的“德国教堂”则遭轰炸。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在“菩提树下”大街东端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上,设有两人的雕像。此地原为普鲁士王宫旧址。普鲁士王宫奠基于1443年,经过了历代普鲁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