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灵帝荒淫观蔡琰 南烨愤恨窥玉玺(17) (第2/3页)
就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赵惠文王闻听此事便将和氏璧据为己有。秦昭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便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完璧归赵”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
事隔六十一年,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天下一统,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这皇帝印玺自然要选用天下绝无仅有的宝物,于是秦始皇便决定将和氏璧打磨成御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秦始皇二十八年,嬴政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落水后瞬间风平浪静,秦始皇才得保平安,玉玺也由此失落。
八年后,秦始皇巡游天下至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道:“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秦王子婴元年,沛公刘邦军至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归汉。刘邦建立汉朝后,传命将玉玺代代相传,号曰“汉传国玺”。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位,代汉建立新朝。他得知玉玺藏于长乐宫孝元太后处,便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不可遏,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后来王莽令工匠以黄金镶补,但任凭工匠手艺巧夺天工,传国玺上还是留下了缺痕。
后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史称东汉。传国玺代代相传如今便在灵帝手中。
南烨若是生于汉末,传国玺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可是他却是从一千八百年后穿越而来,所以他知道,传国玺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终结,而且此玺在今后的日子里还会引起一阵血雨腥风。这才是三国游戏中屡屡提到传国玺的原因。
灵帝肯定不知,再过几年他就要一命呜呼,那时袁绍便要领兵入宫诛杀十常侍,段珪会携少帝刘辩夜出北宫避难,仓促间也未带传国玺,回宫后玉玺便不知去向。
直到献帝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