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戚继光不懂政治,火将军又上 (第2/3页)
福建人民对戚家军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同时,这也激励了生病的戚继光,一定要将倭寇驱逐出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山将的预言一语成谶!
“哎!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浙江台州的一处宅院之中,戚继光正无比焦急地踱着步子,此刻他的手中,正拿着一份书信。
“夫君,怎么了?”王夫人从内堂走了出来。
“胡大人被捕入狱了!”戚继光心急地说道。
王夫人一把走上前来,自戚继光的手中接过那封书信,默默地看了起来。
“夫君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啊!这就是政治。胡宗宪当政时夫君你不给胡宗宪送礼已经是够傻了,现在他倒了霉你再为他说话,岂不是更傻?
“难道夫君你要做那大名鼎鼎的苏东坡?王安石做宰相改革时他说新政不好,司马光做宰相改革时他说新政虽不好,也不可全盘否定。是,东坡先生说的是实话,还是谁都不敢说的实话,但是到最后还不是两派全都贬他,一直贬到天涯海角才算完!不过东坡先生是一个大文豪,而夫君你则是一个大将军,虽境遇不同,但是现在遇到的局势却是差不多的。
“从古至今,对于统治者来讲,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最需要的,但是德才兼备又谈何容易。如果一个人才干突出,能力非凡,但品行上不够光明磊落,这个人值不值得肯定呢?
“如果将胡大人和于谦大人相提并论,称二人是明代功勋最大的臣子也不算过分。于谦大人抵御蒙古,胡宗宪大人抗击倭寇。不过妾身认为,于谦的功劳,是在保存宗庙;宗宪的功劳,是在安定东南。于谦的品行,白璧无瑕,于本朝是第一人物,于古可称为社稷臣;胡宗宪的品行,瑕不掩瑜。”王夫人语重心长地教育说。
“是是,夫人教训的是。胡大人是个贪官,这我早就知道。胡大人侵吞军饷、生活奢侈,也是不争的事实。他通过在浙江加派“提编”等额外税赋和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等手段,聚敛了数额巨大的钱财。其中,有一些钱财是用在招抚倭寇上,但大部分还是供他自己挥霍,这些大人都没有瞒着我。不过,“千里做官只为钱”,我大明一朝官员贪污的非常多,就连前代“三杨”都有贪污事迹,而且夫人也应该知道,我也有过贪污的事迹,事实上,当官的能有几个不贪污呢?只是贪多贪少而已。胡大人贪污的钱财有些用于抗倭斗争,有些用于与上级搞好关系,这也是应该考虑的。”戚继光依旧在为胡宗宪愤愤不平。
“夫君啊,你平时只知道打战,太缺少政治眼光了,你以为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上疏弹劾胡大人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吗?这里面可是牵扯到了新旧内阁之争啊!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如果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他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