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十三 施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十三 施粥 (第2/3页)



    “杜侠士闲暇之时还望能多指点在下的武功。”李廷珪抱拳道。

    “这个自然。”杜逸风笑道。

    王全斌悄声对孟昶道;“三公子,那十文钱待领了军饷便来归还。”

    “嘻嘻。”孟昶笑道,“王叔不急,十年后我会向你讨要的,到时连本带息的给我,你可别耍赖哦。”

    “这个公子放心,有我符老四在,他若耍赖,我给他一槊。”符彦卿在旁道。

    “哈哈”众人齐笑了,连一向矜持的李氏也掩嘴而笑。

    一句玩笑话,十年后却真的发生了。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孟昶清楚待自己登上皇位后,父亲手下的那批战将都已老去,维护巴蜀政权,征战天下就得靠眼前这几位了。

    他很欣慰自己的眼光,当然这取决于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送走这批人,霍犀猊与王路又来了。

    虽然孟大人不追究,可他们对自己在一线天的所为深感羞愧。

    “霍叔无需自责了,都是机缘巧合,还望你在军中奋勇杀敌,多立功劳。”孟昶笑嘻嘻地道。

    你看人家这孩子说的话和大人无两样,既贴心又有期待。跟着他的爹干能有错吗?霍犀猊誓言般道:“为孟大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王路则对王昭远能留在孟府向李氏表达了万分的感激。他庆幸当时的清醒和明智,更庆幸儿子能伴在孟昶左右。

    虽到成都没多久,但他能清晰地看出孟知祥称霸巴蜀是迟早的事。那将来这三公子岂不就是?那昭远岂不就是?

    出了孟府,两人道别。

    “这三公子不像个十岁的孩童。”霍犀猊道。

    王路意味深远地道:“非常人自言非常语,行非常事。”

    还记得净喜那四个小和尚吗?李氏本想将四人留在孟府,但这四人都是前主庄宗的后裔,孟知祥没有同意。这可是大忌,很容易给朝中的那些对手落下口实。

    李氏只好将他们送到各个寺院,临别时又赠送了特制的木鱼,分别写有“喜、怒、哀、乐”四字,以便将来容易辨识。

    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了,孟知祥立刻恳请赵季良做孟昶的先生,赵季良自然同意。

    孟昶也将让杜逸风教授武功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孟知祥深知在这乱世没点武功防身是难以立足的,欣然应允。

    这样,文有赵季良,武有杜逸风,孟昶的师傅算是全了。

    “昶儿从前只会读书,现在怎么想起习武了呢?出乎意料。”孟知祥晚上开心地对李氏道。

    李氏骄傲地笑道:“这个昶儿出乎意料的事情还多着呢,以后有你开心的了。”

    初到成都,不去逛逛怎么能行?

    这日孟昶与王昭远偷偷溜出门,到了大街上。

    李氏已经发觉了俩孩子的行为,立刻喊过杜逸风,让他远远保护。

    几经战火,街上很是萧条,只有少数无人过问的货摊主在有气无力地叫卖着。

    转了几条街,随处可见手拿破碗讨饭的逃难百姓。见孟昶和王昭远衣服鲜亮,争先恐后地将碗伸过来。

    开始孟昶感到辛酸,便扔点小钱。可不停地有人如此,孟昶摸摸口袋,已所剩无几,只好不再施舍。

    巴蜀之地虽也有战火,但相对其他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