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夜明悟 (第2/3页)
违反历史惯例,选择了十五岁的朱允炆为皇长孙,这可是史无前例,不合逻辑啊。
他不服,凭什么?无论是为了朱家,还是为了大明,都应该选择他才是最优的方案啊。
于是在姚广孝的唆使下,他开始了造反的伟大征程。
一开始事情比他想象得还要顺利,可最后朱允炆重用了徐辉祖,于是他最终败走。
但朝廷终究没有实力消灭他,他的势力范围反而比造反前要大许多,他内心判断朱允炆终究是个文弱的人,不敢和他决一死战,于是他对未来又产生了希望。
他计划逐步从辽东向东夸张,最后收服高丽,然后先成一大燕国,雄踞于东北,日后乘朝廷有事,再趁机南下,实现未竟之宏图。
…………
可如今,一招不慎,满盘尽输,他明白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低估了皇帝,这小子不仅聪明,还特能装,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最重要的是特别阴险。
……
整晚朱棣都在研究皇帝,他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他又想起天不怕地不怕的姚广孝似乎在皇帝面前很服输,自从退出南京后,姚广孝就住在西山未曾出门,每每自己图谋朝廷时,他总劝自己不要妄动,令朱棣很是郁闷,并产生了一点小小逆反心理,这也是这次朱棣不听劝告一定要吞并朝鲜的一个动因。
……
“皇帝的变化确实有点太快,姚广孝也有点太欣赏皇帝了点?”……“欣赏他?难道是他?”
朱棣一想到这里,握着烟的手一松,半截烟掉在地上,碰到羊毛地毯发出“嗤嗤”之音。
“朱明复!难道真的是那个冒牌货在做龙庭吗?”
此时的朱棣万念俱灰,心境反而特别明朗,心思无比细密,他从种种迹象中扯出一个大胆而能很好解释一切疑问的答案:现在做龙庭的那位并不是朱允炆,而是以前他抓到的那位冒牌皇帝朱明复。
那时姚广孝就特别欣赏这小子,而且这小子在自己放的火中并没有死,是啊,既然没死他去了哪里呢?
想到这里,他脑袋一阵晕眩,继而后背发冷,因为这个猜测太可怕了!
我大明锦绣江山竟然让一个不明身份的野小子给占了!
朱棣仔细回忆起朱明复假冒皇帝来他军营谈判的情景,那胆色,那无赖模样,那满不在乎的德行,确实和建文五年后的建文皇帝的行事风格非常般配。
简直就是同一人所为。
他还记得姚广孝非常赏识他,对他试图杀朱明复一事和他大吵,而姚广孝和朱明复,这次姚广孝又恰好失踪了,难道他们两人早就串通好了。
他们俩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关系吗?
“苏州?对,曾听姚广孝说过朱明复是孤儿,曾在栖霞寺为僧,而姚广孝也是苏州人。”
难道是姚广孝在放水?或者是姚广孝后来叛变了?
朱棣再次被自己的推理惊到了,他开始狂抽烟,他觉得这烟要是再凶一点就好了。
多疑是大人物的通病,少想是穷人的福利,各有千秋而已,老天自有调度。
既然已经失败了,总要死个明白吧,朱棣一头扎进自己发现的疑团里,拼命分析研究,像头发蓬松的爱因斯坦在鼓捣一群瓶瓶罐罐。
如果朱明复顶替朱允炆做了建文帝的话,那肯定是徐辉祖安排的,梅殷应该是蒙在鼓里的,不然依梅殷的性格绝不会同意的。
这样就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