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二章 王真的事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二章 王真的事业 (第2/3页)

结论定为“饮食不洁导致胀气,胀气入脑从而晕倒”,刑部的刑侦专家提不出反证,也只好认可这是一件意外事件。

    文人集团虽然不敢公开质疑官方结论,但私下里他们早就写了几万首诗词把王真骂得洛阳纸贵了。

    从此他们和王真的仇恨就永不可破了。

    建文朝绵延数十年的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的恶斗就这样拉开了华丽沉重的大幕,事情的起因竟然只是因为一个不良少年的恶作剧,或者说是一个恶师的恶报,由此可见教育问题实在是关系国本啊!

    很久很久以后,当王真的权势熏天时,朱明复忽然想到这一切很可能都是王真自导自演的,苏河事件,王正义事件,甚至那次夜访柳隐,王真很可能是有意在路上拖住朱明复,故意让朱明复的马车和苏河相遇的。

    王真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皇帝的信任,他料定皇帝需要培育和文官集团对抗的势力。

    童千秋的《建文野闻录》里王真的一篇小传,评价还算公允“王总管名真,建文四年入宫,曾为教谕,颇通文墨,性阴鸷,善伺人喜怒,深得文帝信重,真常以文官之短言与帝左右,久之帝渐惑,遂有东厂之建。十年之后,读书人闻东厂之名而色变,即御边猛将,内阁大臣,亦畏之如虎,人言王真乃“暗首辅”也,然其人也有人所不及之处,处事有谋,临事能断,亦识大体,故能得善终也。”

    朱明复看到王真已彻底臭名昭著了,就放心得拨给了东厂大笔经费,批准王真大肆招收外勤人员(东厂密探)。

    另一方面为了安抚文官集团,他派人给王老师送了慰问品,慰问品就是几本诗集,王正义本以为皇帝慰问必有厚赐,但看到只有几本诗集后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王正义之后,就该是苏河了。

    那个南京第一刀笔吏苏河似乎以为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阴谋家,但纵观古今,横扫中外,一个阴谋家往往会死在另一个更阴的阴谋家手里,毕竟干这一行的是没有底限的啊。

    其实王真早就掌握了苏河的犯罪证据,甚至苏河已经忘记的事情王真都替他记着呢。

    当舆论对王真的攻击达到顶峰时,他忽然到大理寺自首了,他首先痛快承认了自己夜访秦淮的事实,但申明自己是去办案子的,并举出了魏东等证人可以证明,然后他话锋一转,请有关部门派人查办他,大理寺卿吴法天是个理性的人,他清楚太监狎妓最多是作风问题,绝不可能构成事实的,对王真做了份笔录后就客气放他回去了。

    “哎,王公公你的东西掉了!”吴法天喊道。

    “不,这是你的东西!”王真转头一笑百恶生。

    吴法天疑惑得打开一看,惊呆了。

    这里是苏河各种各样的犯罪证据,大到抢占别人别墅,细到拿了单位一卷宣纸这种事情都记录下来了,最后王真还给大理寺算好了苏河共拿了多少钱,犯了几条罪,适用哪几个法条。

    吴法天和各衙门的关系都还不错,自然也认识苏河,但王真此举让他不得不查办,因为他不查,其他人会查,王真把证据留给他还是看得起他,可以说是白送一个功劳给他,他要是不识相的话就得罪了王真。

    “老苏啊,不是我要你死啊,是你自己找死啊,你自己屁股上都脏成这样了,竟然还去揭发别人,实在是该死啊!”

    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