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六十九章 运气制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六十九章 运气制胜 (第3/3页)

  接下来的几天,众人每日训练兵卒,静等大战到来。

    建安三年一月,蓄谋已久的曹操终于放出胜负手,派兵偷袭乌巢,火烧袁绍的粮草。

    和历史上一样,曹操顺利的烧毁了袁绍的存粮,趁着袁绍军心浮动,在官渡大败袁绍,袁绍只带着八百精骑逃回河北(黄河以北),剩下的兵卒被大河所阻隔,大多数被袁绍收编。

    但官渡之战和历史也有一些偏差,首先就是袁绍的损失并不像历史上那么大,也许是因为李重占据并州,袁绍实力有些削弱,所以袁绍出于谨慎,并没有把兵力全部带过大河,黎阳城内就屯兵三万,其中就有袁绍最精锐的大戟士。

    还有就是张合高览并没有投降曹操,而是随着袁绍一起撤回黎阳。

    但是黎阳城内并没有多少粮草,袁绍只能向邺城撤退,曹操当然不会放过乘胜追击的机会,收拢袁绍败军之后,尾随袁绍渡过大河,袁绍一直退到荡阴县,终于被曹操追上,双方在荡阴展开一场攻守之战。

    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这样的,袁绍有兵卒三万人上下,不过除了大戟士,精锐的兵卒不多。

    而曹操收拢袁绍败兵之后,兵力达到八万余人,当然,曹操如果将袁绍的败兵全部招降,肯定会超过这个数字,不过曹操不可能让自己的军队中有太多的降兵,那太不稳定了。

    所以曹操有计划的招降了一部分袁绍败军,留下大约三万人作为它用,率领五万人马追过大河。

    现在李重和曹操的兵力加起来有接近八万人,袁绍在荡阴县有三万人,邺城有三万人,兵力共计六万人,兵力相差并不悬殊。

    但是李重和曹操的军队士气正旺,这也是曹操敢于渡过大河追杀袁绍的主要原因,曹操不想给袁绍喘息之机,原因很简单,只要给袁绍一点点时间,以冀州的富庶,招募十万大军易如反掌。

    今天拼死拼活的多码了一章,发三章!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