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64章:震撼的博览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64章:震撼的博览会 (第2/3页)

民国经济已经连年大幅度增长,此时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当中……”

    新闻报的评论倒是让身在北京的宋教仁心虚了一番,这压根就不是他的调控,而是那位太上皇的指示。

    不过这也不得不让宋教仁佩服江渝对时局的把握,以及对经济发展的掌控。

    宋教仁不是商人,在他眼中,经济这东西要他来发展,也许就是两眼抓瞎。不过在江渝眼中,发展经济也就是那么回事,无非就是技术、垄断、资本、经济泡沫以及军事保护这几个方面。

    在资本时代,经济的萧条与繁荣都是有人为原因的,而非是表面上的偶然事件造成的。

    就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并非是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杀那么简单,被刺杀只是一个表象。

    宋教仁拿起两个季度的发展报告,却是喜上眉梢。

    仅仅两个季度,中华民国的国民总产值已经相比去年增长了15%。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今年的国民总产值起码能超过30%,只会快不会更慢。按照这样的速度,只需要三年。其一年的产值就是三年前的两倍。

    “今年的发展速度怎么这么快?”宋教仁对一边的总理赵海洲问道,赵海洲看了看报告,不由笑了笑,说道:“工程机械制造厂再次完成扩建,工程车辆的产出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加上欧洲技工大规模到来,生产力普及速度加快了不少。”

    “难怪。那些工程车干活确实很快。”宋教仁不由了然,他可是见过那些工程车的,去年去视察的时候。还见过斗容达到20立方米的大型挖掘机,那一铲子下去就是好多煤炭被挖出。

    想到这里,宋教仁问道:“那些挖掘机现在最大斗容达到多少了?”

    “听工业部长说,大帅今年亲自带头攻关。已经成功制造出了30斗容的。那效率高得吓人啊!一铲子比现在欧洲采煤工人一个人一天干的都要多。”赵海洲感叹道,他是江渝的心腹之一,可是见识了这工业发展的过程。想当初不管什么工程,全都得靠人力一锄头一锄头的扒土,现在一铲子就搞定了,变化确实太大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宋教仁点头道,“另外,这次博览会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是商会在具体负责。参展商品已经选好了。”赵海洲说道,“另外。费用方面商会也都包了。”

    “看来我得早点准备好贺词才行。”宋教仁摸着小胡子说道。

    ……

    在万众期盼中,1921辛酉年7月1日终于到来了,这一天上海浦东差点交通堵塞,宋教仁和中华民国高层都到达了现场。

    不过江渝却没去,他却是坐着飞机飞到了西北,开始视察对俄战争的准备工作。

    博览会开幕当天,宋教仁发表了贺词,接着空中杂技团进行了一次开幕式表演,让人眼花缭乱的空中特技使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中华民国为了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在飞行员退役后,会安排他们进入空中杂技团就职,这些空中杂技团将国内外各地进行表演,这种表演收入是很高的。即让退役飞行员解决了工作分配问题,也让他们能够继续锻炼飞行技术,日后发生全面战争后就能动员起一大批飞行技术卓越的退役飞行员。

    国内外记者纷纷拍照,记录下了精彩的飞行表演。

    在热烈的气氛中,博览会开幕了。

    这次博览会,是继辛亥革命前南京南洋劝业会之后的第二次博览会,这一次的博览会相比南京那一次来说,规模却是大得多,大太多了。

    第一天就有近五十万国内外游客蜂拥而入,还有大量游客没买到票,不得不打道回府或是在上海旅馆住下。

    单是上海,此时已经有三百多万人口了,短短十年间,这里的人口暴增了十几倍,这里是中华民国的金融中心。

    很难想像,十年前,这个城市的人口仅只有二十几万。如今的中国,城镇化速度绝对是世界上最快的。

    大量的人口进入城镇定居,产业又相对较为集中,这是城镇化的主要原因。

    在上海,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扶老携幼的想要去看博览会,上海人都爱凑热闹,尽管这年头的真正的上海原住民并不多,但爱看热闹也几乎是所有中国人的习惯之一。

    还有江苏各城镇,人们也是买到票后全家坐车前往上海看博览会。全国各地,许多人都专门跑到上海去看博览会,特别是节假日为甚。

    而全国各学校,也都在组织学生前往上海参观博览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