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日本无条件投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2章: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2/3页)

短期内就迅速崛起。

    战争期间可以先不让这些德国技工接触到中国先进的精密制造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不要让他们去制造那些半自动、自动加工机床。

    同时给每一个德国技工配两个技工学徒。

    等到了战争结束后,可以先宣传德国经济是多么的惨,德国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同时给他们高待遇,并宣传宣传一下中德友好,把这些技工、工程师留下的把握还是非常大的。

    到那时候,再签一个长期合同。

    难听点来说就是‘卖身契’,那些机技工虽然收入不错,但实际上还只是工人阶级,自然受不了高待遇的诱惑。

    同时再从侧面去做一做那些技工、工程师的家属思想工作,留下那些人员的把握极大。

    到时候他们签下了卖身契,就别想能回到德国了。

    德国战败后,是有一段很萧条的时期,那个时期中国也可以继续从德国那里招募工程师和技工,科学家也可以招募。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中国的精密制造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存在。

    “好吧!我让人和德国佬砍砍价,看看能不能便宜点。”周子跃有些无奈的说道,要是中国把脖子伸过去,肯定是要挨一刀狠宰的,要是中国自己有人,还要他德国的技工?

    不过那些德国工程师和技工,自然不是那些什么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的水平能够相比的。

    但说到本质,中国用一堆战时价格高到离谱的物资换到了这些人才,确实也

    算是赚了。

    财团和德国的秘密谈判很迅速的就展开了,对此中央政府丝毫不知情,德国民众同样也不知情。

    经过谈判,德国同意降低一点价格,但依旧没有降下多少,但中国这边也不纠结这个了,双方在科威特的一栋平房中签订了《中德贸易秘密协议》。

    这份协议规定,德国向中国‘派遣’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中国则不能向协约国出口先进的军事装备,也不能向协约国提供什么先进技术。

    这些协议中国也都接受了,这实际上也只是一个书面上的约定,没有太大的约束能力,全靠自己自觉罢了。

    但江渝显然不会那么自觉的,所谓‘德国兄弟’只是用来宣传的,实际上‘德国兄弟’还是用来卖的。

    德国佬当初侵略中国也是很积极的,实际上江渝对德国并无认同感,只是一种纯粹的利用关系。

    ……

    1916年的日本的情况更加糟糕了,被封锁了两年的日本,算是彻底完蛋了。

    一个国家要崛起,必然是要抓住那么几个机会。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别是一次民族财团可以发展的时期。

    要想崛起就得抓住这两个机会。

    同时这个时代要想发展的国家,得抓住第二次工业**的机会,才能超越第一次工业**中发展起来的国家。

    现在的日本显然丢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崛起机会,同时工业还悲催的倒退了,而且一个好好的国家被中国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