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中国‘维和’行动 (第2/3页)
事训练,未来只会出现一群少爷兵。
男校进行军事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这些学生的意志力,以及让这些学生从小接受军事训练,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纪律,并具备团队作战意识,同时也是为日后向军队输出精兵做准备。
尽管上去此时中国的内部社会比较平静,但是在下一代的培养上,却是不留余力,国家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营养,同时在学习之余,不断的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对他们进行操练。
同时男校里有军中退伍兵做教官,并还有武术教师教他们习武强身。同时每个学校都有靶场,每个学生都能不时去靶场打靶。
这些学校里的退伍兵都是一些较为战斗经验的士兵,他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还将教他们一些战场上的生存经验以及作战技巧。
经验是可以传承的!
不仅作战是如此,就连机械制造等等都是如此。
并且每一个公立学校,都在不断的对学生们灌输着民族主义。
当这些学生从学校里走入社会,一旦战争到来,就能将他们动员起来,只要强化训练个半年,他们就是精兵。
实际上在全面战争到来时,各国都是把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平民,训练上三个月就投入战场。
和中国这种模式相比,其临时动员的兵员作战素质和意志都非常差。
中国的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里,都挂着‘忘战必危’四个字,以此提醒每一个学生,中国随时可能爆发对外战争。
并
用昔日中国被异族侵略的血泪史来教育学生,忽略无力的结果就是被奴役。
这使中国每一所男校都充斥着一种时刻准备打仗的气氛。
良好的营养,加上充分的运动和训练,让这些学生的身体变得非常强壮,身体素质同样是一种能够改变个人命运的东西。
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到十是养生,越到后面的项目也是越容易做到的,排在第一的命则是几乎改变不了,除非是那些世外高人。
一个人血气充盈,命运自然会得到改变。
个人的命运改变,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量变产生质变,从而改变国家气运。
日后若是发生战争,中国的动员能力不仅恐怖,而且动员的质量极高。
此时的中国时刻都在为将来的战争做着准备。
没有人明白江渝的紧迫心情。
至于要不要参与如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江渝很矛盾。
一方面中国确实具备了世界裁判的能力,但另外一方面,中国老百姓经历长期的贫困、愚昧。
此时正是整个民族最需要休养民力的时候。
中国确实有能力参与战争,然而一旦陷入战争,那么老百姓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呢?
现在老百姓尽管吃穿逐渐不愁,但普遍还是没有房的,而且文化普及也不高。
现在老百姓手里确实有钱了,但生产力很多用于对外出口,老百姓只等着欧战结束后,盖个房,好好的过日。
如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