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5章:持续的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35章:持续的战争 (第3/3页)

的军事化管理下。以及皮鞭的监督下进行生产,这种制度很快被德国的其他工厂所引用,克虏伯公司率先引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同盟国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而远华集团的原材料合成技术也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对于缺乏原材料的德国来说,原材料合成就是救命稻草。

    德国与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人口加在一起,大约是1.3亿人。总的来说人力上暂时还不是太缺乏。

    原材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合成材料技术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原材料供应问题。

    作为在战争中对德意志帝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远华集团。德国还给与了一定的优惠税收政策。

    在英法两国,江渝在站前囤积的那些原材料现在也逐渐开始出售了,顿时赚得盆满钵满。

    囤积在英法境内的原材料在换取了资金后,马上换成了黄金,然后运回国内。

    虽然此时英法已经限制黄金出口了,毕竟那些原材料属于英法境内销售的商品,而进口则不同,没有真金白银人家根本就不卖给你。

    当然。现在白银也不好用了。

    起码来说,中国是不收白银的。白银这玩意中国根本就不要了。尽管目前白银价格好似涨的蛮厉害的。

    虽然战争原因限制黄金出口,但是中国作为现在对英法的出口大国,要求把黄金运回国内那是英法所不能阻碍的。

    如果只是小商人,现在想要抽逃黄金那是根本不可能。

    同时中国的药品制造,在此时也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之前世界的主要药品生产国是德国,德国的药品横行世界。

    但德国的出口空缺出来之后,药品市场则被中国占据。

    中国药品制造行业的规模已经不小了,而且除了西药之外,中成药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磺胺之类的药品,此时成了欧洲战场上急缺的东西。

    就连纱布都急缺,还有什么不急缺的!

    本牌药的利润一般紫塞200%,而西药的利润此前一般是40%,而如今个别本牌药的利润已经增长到了1000%以上,西药毛利润也增长到了150%以上。

    药品的出口,使得江渝的制药公司利润不断上扬,而旗下的九芝堂之类的中成药公司,利润更是高得离谱。

    例如畅销欧洲的云南白药,其毛利润达到了800%的恐怖程度。

    英法的钱就这么花掉的!

    英国上百亿的战争花费,就是这么花掉的,战争双方一共付出了直接军费1863亿余美元,也就是相当于将近500亿英镑。

    其中德国由于进口被封锁,所以算入其中的军费比较少,其军费支持多是算如间接的,因为钱还在德国境内不断流通。

    至于间接打掉多少钱,则难以估算。毕竟间接的钱非常不好计算,没有破坏又何来发展?

    当两个阵营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工业产能过剩已经使其很难使经济继续增长,只能靠战争来进行消耗,然后才能继续发展。

    其中德国的黄金储量比例下降最多,英国的黄金储量下降比例少一些,但真正付出最多黄金的还是英国。

    英国不仅在打仗,而且还要借钱给法国、俄国等国家,战后还欠了美国13亿英镑的债务,虽然说加上借出去的钱,英国实际上的负资产等于零,但俄国革命之后,俄国首先不还钱了,法国也迟迟还不起钱,于是英国就悲剧了。

    其中英国还间接付出了很多军费,其中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出售海外资产,战争期间出售掉了1/4的海外资产,唯一没卖的就是殖民地。

    同时商船损失惨重。

    出口物资价格几倍几倍的腾高,而且供不应求,这赚钱速度之快,使得此时的中国已经陷入了最为疯狂的投资建设之中。

    江渝拿到了财团做出的预测数据,周子跃在报告中说道:

    “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今年我国的钢铁产量将增长到500万吨,而到明年,大量投资建设的钢铁厂、矿场投入生产后,产能起码能增加1000万吨。货运汽车产量今年能够增加到60万辆,明年钢铁产量充足的话,起码可能增长到120万辆。不过在钢铁产量上来说,今年美国就能形成三千万吨的钢铁产能,明年美国起码能形成四千万吨,美国的钢铁产量依旧是我们的两倍以上。”

    两倍!

    这差距确实很大。

    但差距再大也要追赶。

    此时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则在于,原材料供应不够,最缺乏的也就是钢铁。

    对于中国工业来说,早已施行了流水线分工作业,而美国才刚刚开始这样的改革,而且还未推广开来。

    以扣针制造业为例,有十多道工序的扣针由一个不熟练的工人去生产,那么一天可能连一枚扣针都生产不出来,更不用说是20枚了。

    但十个工序如果有专门的工人分担,那么每天可以生产4.8万枚扣针。

    中国确实缺乏技工,但主要还是针对那些机械设备制造的技工,而生产商品的技工则因为分工并行的原因,使得工人完全不是问题。

    以汽车制造为例子,只要有足够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就能不断的扩充产能。(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