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回京 (第2/3页)
安龙踞南大内,你莫要往洛阳去了。”内给事赵惠琮笑着言道,且带着一丝的恭敬,谁人不知这李县男可是勾着咸直公主那呢,那如今不差咸直公主风采的仁安县主又是其的头妾,如今武惠妃正宠,哪个敢不看几分脸面。
李扬笑而道:“谢过上使了。这倒让本官差些走了冤路。”
“嘿嘿,不敢劳谢。李县男可是要赴刑部上任?”
“是极”
内给事赵惠琮哦了一声,笑道:“那奴可是祝李郎中高升了,日后也好抬举奴一把,奴可是听说那小猴子可是认得你这个贵人呀,如今人家可是从八品下的内谒者了,正红着呢。”见李扬茫然掩口而笑,“还不是托了你这个不知名兄长的福吗?仙童,牛仙童可是好生的念着李县男。”
李扬笑着轻摇手道:“哪里的事,都是昔日少年轻狂随口乱说而已。当不得真。”心中却又是一惊,这自己这个外臣岂能传出与他那个内臣有来往之事,这可是大忌讳!心道,回至长安寻个机会让朵儿或咸直公主进次宫中,好好的说下以免让陛下生了误会。
“呀,与李县男交谈甚欢,可差些误了事。李县男,你这是要拜会崔大夫吗?”赵惠琮见李扬所行之向是往节度使牙,便问道。
“是,正是要拜会崔大使。”
赵惠琮却是惊叫道:“呀,那可真是不巧的很,李县男可晚些来,今日奴是奉旨来宣敕书的。”
“哦,那本官先告辞了,明日再来。”李扬施礼后便走。
赵惠琮笑着恭送,而后摆正了马头往使牙行去。
后上一人陪笑坠一马头道:“天使,为何要阻这李县男?”
“你这武夫,你我之事岂能让外人知道。这李县男可是人中精英,要是让他听出些什么来,你我可是要死无葬身之地,真是个蠢才!”赵惠琮冷脸骂道,“要知道,此事只能你知我知而已,露了马脚举不了兵,那沾血的刀可就要砍在了你我的头上。”
“是,是,是,天使说的极是。可是我家崔大使能听命吗?”那人又问。
赵惠琮瞪眼道:“孙诲,你连跟随崔大夫多年,连他的性子都摸不清楚,真是个狗头废物!陛下之言谁敢不听!更莫说这相知陛下心思的崔御史大夫了,别看他任了这河西节度使就能长了胆子,从心眼里他还是那个书生,终不是行伍决断之人!好好的跟着我,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可别乱说。”
二人带天使仪仗来至节度使牙,崔希逸大开中门迎了出来,含蓄了几句,赵惠琮便道:“陛下密旨,河西节度使、御史大夫崔希逸接敕。”
崔希逸忙遣退众人,躬身而待。
“自二十一年刑白狗为盟于赤岭,蕃以甥之礼番属大唐以来,各守备于边几绝战事。然吐蕃不听朕命私西击勃律,遂破勃律,实为叛逆之道,卿坐镇甘凉,何必袖手以视!朕观之。”赵惠琮口念敕书而瞧崔希逸之色,见其脸色惶恐便是心中大喜,知自己此次真是要立大功了。
崔希逸谢恩接旨,拿不得主意便是问道:“上使,我曾遣使以告吐蕃边将乞力徐道,‘两国通好,今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请皆罢之。’那乞力徐回道,‘常侍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专以边事相委,万一有奸人交斗其间,掩吾无备,悔之何及!’(摘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四)我二人商定互不捉生以安边境之宁也,这陛下也是知道的。这要是起了兵祸,那可要连年战乱了。”
“崔大使此言差异,二边安宁不备,这岂不是大好时机,陛下的意思你也是知道的,切莫要违了圣意,孙诲此子面圣已明奏了陛下,如是不战,那陛下怎么会下此道敕书呢!奴的崔兄长,你可莫要学那不开眼、被贬的杜进杜明府呀!”
“哦,本使知道了。谢上使提醒,晚间备有薄宴,还请上使赏脸。”崔希逸谢着。
赵惠琮满意之极拱手话别,临行往驿站时便提到:“来时之路,与回京赴职的新任刑部都官郎中李子仁相遇,本也是来拜会崔大使的,但是让奴挡下来。李县男少年而坐五品,这日后与之也少不得要打些交道,崔大使不妨交好。往日牛相公可是与之不少的方便。”
“那,本使便遣人呼李县男一同来宴如何?上使可否?”崔希逸这官场人情倒是明白的很。
“好极,好极。奴走了。”
送走内给事赵惠琮,崔希逸便将自己的防阁孙诲叫来问道:“陛下与你说些什么?”
“回大使,陛下震怒,属下被雷霆之怒吓的六神无主,什么也没听进去,只知陛下连连说了几个混帐东西,其它的实在是枉带了一双耳朵。”孙诲回想起来,这身子不由的抖动起来,满眼惊恐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