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猜疑 (第2/3页)
”
“妾身不敢说,妾身还是等着被那人杀了的为好。”武惠妃是深得拿捏之人,见圣上注意便哭花了脸慢慢的往外跪行。
“莫要闹性子了。过来,与我说说。”
听李隆基的自称变了,武惠妃心中暗喜,但仍是哭着摇头道:“不说也罢,妾身是一外人,不能坏了陛下父子的情意。”
“哼!是哪个逆子所为!”岂能听不出武惠妃话中之意,李隆基怒哼道,“说!”
“陛下,是皇太子殿下,他,他结二王尽要以往事之怨来清算妾身,这可是杨洄亲耳听到的。”武惠妃说罢又是大哭了起来。
李隆基脸色一变,心中还是有少许的回疑便唤道:“宣杨洄进朕!”
杨洄哪能改口,便是细将当时之事说出,又编排了些莫须有的话,此中也涉及了对圣上的不满。
“逆子,逆子!”这下李隆基不由的震怒,狠拍榻面,猛的起身唤道:“宣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于大同殿!”甩袖而去。
武惠妃又是掩面哭了几声,便起了身走出殿门遇了立于殿外茫然无措的梅妃,哼了一声道:“莫要以一张狐媚之色来取悦了三郎以荒政事,如有下次本宫决不轻饶了你!”又转头回视了一眼面色惨白的她道,“说起美艳,你实是差的远了,要与本宫义儿仁安县主相比,便是那草雀一般。回宫。”说罢昂头得意而去。
紧随了其后的杨洄低首疾行,与梅妃称了句娘娘,又与忘秋打了个正面,却是吓的脸色大变,心中差些呼出则天皇后来。
从中书门下被唤至大同殿的张九龄被北庭大胜弄的既喜又愁,正如户部尚书李尚隐所言,如今的大唐看似繁华似锦,可几年积攒下来丰阔的库中因近年大事土木,如今真的拿出不多少余钱来行赏,正与几人相商如何办理之时,被接了寺人的传旨,忙是赶至了大同殿。进殿就瞧着至尊脸色怒气冲气气,便施礼后问道:“陛下,何事宣臣等?”
“逆子,逆子!朕怎能生出此种逆子!九龄,朕要废了皇太子瑛,你与林甫二位卿家商议一下便拟旨诏告天下。”李隆基盛怒之极,拍案而道。
“陛下不可!”裴耀卿失态而大叫,“陛下,岂能听一面之词而降怒呢?而是查过再言。”
李林甫眼睛的光彩一闪,只是将头低的更低。而那张相公却是不着忙,问道:“陛下立嗣废嗣是国之大事,岂能如此儿戏。臣等敢问陛下,皇太子犯了何法,违了哪条制令?”
“他要杀了惠妃,这等弑母的逆子,朕岂能将江山交托与他!”李隆基便将武惠妃所说的又道了一次,“如他日后登基,难道还要出一个隋炀帝吗?朕,不是文帝!”
张九龄撩衣跪倒,高声而道:“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摘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七,玄宗诸子)”
“陛下,张中书说的极是,臣深有其意。”最终裴耀卿的表态使李隆基怔了一下,扫了一眼有些畏手畏脚的李林甫,心中怒而叹之,摆了摆手道:“罢了,就且放过这个逆子!如再听到忤逆之言,朕绝不轻饶!”
“陛下圣明!”三位相公恭声而道。
“退下吧,好好的将如何抚慰碛西胜事商议出来,明日给朕一个答复。”李隆基知道此次是臣子胜了,但他不甘心如此,便又唤道,“林甫留下。”
“爱卿,你议抚慰之时,就道朕同意从内库拔二万贯钱以支,但要说明是你竭力而为的结果,你明白吗?”李隆基目光如炬的盯着李林甫说道。
李林甫忙回道:“臣明白,臣知陛下的苦心。可臣实是一人而力不支难以憾动二位相公,请陛下明查。”
“这不怨你,是朕之错!好好的作事,朕是不会亏了你的。”
“谢陛下,臣效死以报圣恩!”李林甫哪里不知道这是变相的告诉自己,这相位要有人换了,要自己好好的替圣上办事,当好一只忠心听话的狗奴。但这是李林甫一直想要的,不然他左右巴结,内外献谄所图何事,同时如李林甫这般的人何尝不是李隆基想要的呢?二人当真是一拍即合。
此事便是这样过去了,也未有人与皇太子、二王说起,也更是不知差些遭了暗算,还如往日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