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碰撞 第一更 求订阅 求推荐收藏 (第2/3页)
然算是直系一脉,直系的将领对其虽有不满,但还没有到对付他的程度。皖系退出历史舞台后,直系的内部对手消失,让直系的宿老们心思起了变化,再加上张孝准的新军在平叛过程中扩编迅速,而且张孝准虽然还没有达到吴佩孚那样的程度,但在北洋中绝对算是顶尖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北洋宿老对其的忌惮越来越大。
到了国防军对北洋开战,北洋疯狂扩充前线兵力。曹锟就任前线总指挥,新兵全部归其调度。北洋通过抓壮丁募集的百万大军,主要补充在河南,安徽,江苏四省。其中河南三十万人,其中十万人在吴佩孚麾下,被其送到洛阳城当了炮灰。二十万人在孙传芳那里,现在已经让孙传芳损失一半,剩下的兵力全都龟缩在郑州城中。三十万人在安徽,却没有加入张孝准的新编军的战斗序列,反而驻扎在淮河南岸的蚌埠。其目的很明确,一旦张孝准难以抵挡住国防军第三集团军的脚部,这支三十万人的部队就是第二道防线。在蚌埠,曹锟留下了心腹将领陈光远统领。陈光远在北洋军中属于老将,级别比张孝准高的多,张孝准没有权利调动他,陈光远得到曹锟的指示,也不会帮助他。对于这种局面,张孝准虽然愤怒,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冯国璋作为直系大总统都没有办法,更别说他一个小小领兵将领。现在张孝准算是知道了自己在北洋中是个什么身份。如果不是有冯国璋的知遇之恩,再加上北洋改革也算符合革命的要求,他张孝准早就离开这里了。
但是作为一名将领,不管自身受到什么样的委屈,他总要统领麾下的士兵,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在开战前,北洋兵分三路,他张孝准作为北洋对抗国防军的尖角,心中自感责任重大,但是现在,他在北洋中遭受不公,却也只是跌落牙齿和血吞。他手中只有八万多人,两万出头是自己一手编练的新兵部队,编练风格和国防军有些类似。这一点很正常。国防军从成立到现在,发展快,战斗力惊人。而且据传其作战计划是由东北少帅冯庸,北京政fu政务院总理李俊起草,蒋百里蔡锷修改的。现在这几个人都名扬天线,几人联手编练的新兵操典自然成为各系势力争相追逐的经典。就连外事集团也有搜集。其中当然包括国防军的老冤家大日本皇军了。只是日本皇军高高在上惯了。他们始终认为中日作战,皇军的失败是败给了国防军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强度的火力,而这一点始终是日本的短板。日本现在努力发展经济,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短板。因此,对于中国各方势力吹嘘的国防军陆军操典,也只是本着知己知彼的想法看了看。至于借鉴?大日本皇军的步兵操典已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了。支那小国的步兵操典又怎么可能入得军部大佬的法眼。
面对这种情况,蒋百里制定了正面进攻,硬碰硬,用最短的时间攻下徐州,击破张孝准的新军。这个计划看似简单,却是蒋百里综合各种情报得出的最佳作战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