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四百六十九章 阿司匹林 (第1/3页)
如果说德国人曾经有过‘占领’全世界的历史,估计就只有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才有过。
德国的化学工业在18世纪中叶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尤其是染料业。在首批的染料公司中间有一家是弗里德里希•拜耳和约翰•弗里德里希•韦斯科特在1863年建立的。在二人去世后,弗里德里希•拜耳的女婿卡尔•伦普夫成了该企业的掌舵人,公司搬到埃尔伯菲尔德镇。1881年,拜耳去世一年后,公司由于产品销量减少以至于第一次公开出卖股票,并正式更名为“法本工业公司(拜耳公司前身)”。
1897年10月10日,29岁的费利克斯•霍夫曼在他的犹太裔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点下成功研制出一种新药:乙酰水杨酸,它不但能缓解发热和关节疼,还能止头痛。而且拜耳公司的医生们还发现,与其他水杨酸药品相比,它的副作用小得多。同海.洛.因和非那西汀一样,拜耳公司并非用化学名称乙酰水杨酸来称呼这种新药,而是以其品牌名———阿司匹林来命名它。做药品推销时,拜耳公司并不直接向公众做药物广告,它向医院、医生和医科教授寄送阿司匹林免费样品,鼓励他们在发现它有什么作用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这种药是有功效的,那么在病人和医务界中间的口头相传便成了主要的促销途径。作为辅助手段,同时在医学杂志上登广告。到1899年,阿司匹林已被广泛使用,从西伯利亚到旧金山的药房里,医生们几乎都会为所有光顾的病人开上一剂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出色的药效使它成为了拜耳公司的摇钱树,但这种被称之为十九世纪末医学界最伟大发明的药品也成为了欧美各国争相仿制的药品,市场上一度每销售十盒阿司匹林之中,就有六盒之多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其中尤以本世纪初的山寨大国美国为最,美国国内一度仿制假冒药品高达总数的80%以上。
10月7日下午,当十四师拿下邢台县阻断了京汉铁路南北运输的消息终于传回武昌的时候。李汉此时正在接待一位中年日耳曼人,他叫乐伦•弗里德里希•詹姆斯是卡尔•伦普的侄子,今年年初才刚在上海成立的弗里德里希•拜耳公司总经理。这是乐伦第三次受邀前往武昌了,之前李汉曾经对他发出过两次邀请,其目的就是要跟他谈判获得拜耳的阿司匹林生产资格跟生产线。
对于世纪初这家依靠着阿司匹林系列药品在世界上大肆渔利的拜耳公司而言,显然不可能轻易将自己的命.根.子转让给外人的,不过李汉却有信心说服拜耳公司。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阿司匹林的专利保护要到期限了,第二则是拜耳虽然在英、法、美、俄等国申请到了商标权,但是他的专利申请只在英美两国获得批准。可以说这一家德国第一流的制药厂,其实它的所谓专利是很容易被绕过的。这也是为什么从1912年9月,拜耳开始对欧美各国侵权者宣战。他们雇了一批侦探到药店寻找冒牌的阿司匹林和别的假冒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