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一二章 皇上在南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一二章 皇上在南京 (第2/3页)

更是朝廷的脸面。如果,皇宫缩水到还不如一个地主老财的宅院面积,那么每天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会觉得非常没有面子。

    总而言之,为了文武百官的面子着想。

    南京皇宫的面积虽然一再缩水,但是也达到了6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太祖时期南京皇宫的六分之一大小。

    剩下的30平方公里的皇宫,本身已经很破败,修葺的成本会达到数千万两银子,大明财政不堪重负。

    而皇帝也没有那么多闲钱去修宫殿,反而参考天津经济特区的模式,进行30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新开发利用。

    其中,投入了150万两银子,建立了一座“皇家军校”,被皇帝给予了厚望。

    皇家军校的校长是帝师孙承宗老,前半生是文臣,乐意提拔后进,明末很多的文官,都是孙老头提拔的。而后半生,努尔哈赤起兵造反后,孙承宗意识到鞑子将会酿成滔天大祸,从而开始督师关外,与鞑子征战几十年,写下《督师全书》、《车营扣答合编》等等军事著作。

    其中,《车营扣答合编》全书共一百零八个问答,由《车营总说》、《车营百八扣》、《车营百八答》和《车营百八说》等四部分组成,通过问、答、说、图等对车营编组方法、营阵布列、 行军作战、后勤保障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很重视发挥火器的作用与各兵种的协同动作。如说用车在用火”,“用火在叠阵”。 所谓“用火”即是发扬火力;所谓叠阵即步、骑、炮重叠配置,彼此协同,长短相补。战斗队形也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使用方、圆、曲、直、锐等各种队形,向 人们展示了火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步、骑、炮等诸兵种协同作战的雏形,在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为,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并不考虑成本,仅仅从军事角度探讨17世纪的火器部队,能够达到的极限。

    但是明朝末年,既没有宽裕的财政,底层军官基本素质普遍是不合格的。而且,孙老头一心报国、灭虏的志向,与辽东混日子的军阀兵痞们的想法产生严重抵触。辽东的哪些官兵们,仅仅是接着抵抗鞑子为名义,在关外囤地发财,这些兵痞对于和鞑子拼命,并不感冒。孙承宗有理想有抱负,但是遇到一群混日子,暗中扯后腿的军阀式官兵,两次督师皆不能完成的梦想。

    而此时,崇祯皇帝令人请孙老头出山,提出只有培养出一批军事素质过硬,忠君爱国,不怕牺牲的年轻军官。以这些有理想的军官作为基础,重新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才有希望消灭鞑虏、中兴大明。孙老头也觉得非常有道理,便欣然担任了南京皇家军校的校长。

    南京皇家军校的门槛很高,首先要读书识字,考试的内容《孙子兵法》、《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三本兵书,以及弓箭、火铳、体力、格斗、冷兵器多门科目。等到正式教学时,将会以《车营扣答合编》作为正式教材,传授这些新式军官全新的军事知识。

    而孙承宗的旧部,大明另外一位军事专家茅元仪,也被邀请道军校中担任教官。茅元仪在一生留下著作《武备志》,被后世誉为大明军事百科全书。里面科普性质的介绍了大量的火器、兵器的制造、使用、威力等等常识。

    而皇家军校门前的对联写着贪生怕死,莫进此门.;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这幅对联,是皇帝本人御笔所书。更是吸引了大批热血青年们,参加南京皇家军校的考试。

    如此高的门槛下,报名人数也达到了5000多人。而第一期的皇家军校,仅仅招生300人,对于这批学生实行两年制的军事教育。之后,孙承宗将负责,依靠这批军校生作为基层指挥官,建立“皇家新军第二师”!

    现在已经很明显了——天津皇家新军第一师、南京皇家新军第二师。随着皇家新军为编制的军事单位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大明军队,无论是募兵,还是卫所兵,皆会是杂牌军队。未来,只有皇家新军的编制,才算是正规军。正规军拥有崇高的理想和素质,并且拿的薪水,也不是旧式军队可比。

    而除了南京皇家军校之外,“皇城小区”、“商业街”、、“工业小区”等等三个项目,也在拆迁皇宫的基础上,破土动工。

    “皇城小区”主要是开发高档住宅区,炒作皇城概念,从许多地主豪强手中圈一笔钱。而“商业街”则是准备开发店铺,用以出租牟利。“工业小区”则以振兴工商业为主,投资建成一些纺织、造纸之类的轻工业产业。

    整个南京充满活力,百废待兴。但是宫殿却依然显得破旧,皇帝仅愿意简单修葺,而不会大兴土木的浪费钱。

    崇祯神色庄重的望着显得破败的南京宫殿,忽的提笔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伺候在身边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