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非秦是秦 (第2/3页)
昏庸之君,不会轻易挑起事端。而将军刚刚夺得三鼎,煊赫天下,身负赵国臣民之期望,如果将军遇刺,赵国一怒之下攻伐秦国,其余各国应乐见其成,甚而再举列国之兵共击函谷也未可知。”日前得到范雎辞相的魏齐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原来的智谋和眼光重放光彩,对于天下大势自然看得分明,尤其是对那让他忧惧半生的秦国甚为了解。
“兄长所言甚是,庆闻秦于六国之死士皆由秦王亲自掌管。秦国律法严苛,没有秦王的命令绝不会擅自行动。主上遇刺一事,更像是其余四国所为。”同意了魏齐的判断,虞庆顺便补充了一句。他并没有明说其余四国的用意为何,想来李御自然清楚。
“两位先生所说甚是在理,御受教,然则此事之主谋定是秦人不可。”
听了魏齐和虞庆的分析,李御的脑中清明了不少。顺着他遇刺而亡的思路,李御很快就想到了最可能的情况,要知道他现在可是赵国的大功臣,如若遇刺,赵王必定大怒,举兵伐秦也不是不可能。而且他身后站着一个手掌三郡之事的父亲还有一个手握上党大军的未来祖父,刺杀他确实能挑起赵秦两国纷争,谁让他这次在毂川之畔的变现太过显眼,夺得了和秦国之数相等的禹鼎。不过李御宁愿将错就错,现今秦国一家独大,不坑他的话坑谁。
“善。”魏齐和虞庆对视一眼,不觉暗暗点头,跟着这样善纳建议的主上,他们也是出谋划策得很愉快。
“主上,此次夺鼎之功胜于千里疆土,如若赵王赏赐,切不可应下爵位,数年之内不可领兵在外。”说了一下李御遇刺的事情,魏齐特地提醒了一句。
“御知晓。”
对于魏齐的提醒,李御也是心知肚明,史上功高震主的事情可是没少见,最主要的还是他的年龄太小了,还有一位犹如三郡之王的父亲。以他现在的功绩,领兵在外难免不会受赵王丹的猜忌,即使赵王丹期限信任于他,但是领兵在外总是会生分的,难免不会被小人谗言,对他对李牧都不是好事。再者,李御也不想去外面辛辛苦苦地领军,他都还没有成婚,安安心心呆在邯郸城里,抱抱美娇娘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