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诏书风波请清君侧 (第2/3页)
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三州经济还沒有彻底崩坏的情况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张铭沒有进一步下命令攻打襄阳,甚至进一步攻打江陵,所谓朝廷大军坐镇所以不敢,难道他们就不能是假冒的,,只要打下了而且问问坐住了荆北,就算朝廷心有不甘却能奈何自己吗?
之所以不打,就是因为荆州的经济已经彻底糜烂,治理已经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张铭干脆让朝廷和孙刘好好经营一下,能恢复的就恢复,不能回复自己打下來之后,借口某某世家通敌,一口气强硬地将经济恢复过來。
“你觉得,我要怎么办!”张铭最终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下首处的张瑜。
“我觉得,这个问題,最好还是问问咱们的荀总理好点!”张瑜耸耸肩,并沒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式。
因为他的身份依然是张铭的责编,只要设计军政的事情,他不宜动口,而这封诏书的处理决定,牵扯到张铭与长安的战争,甚至牵扯到魏国的统一战争,所以张瑜只能闭口不言。
张铭也是无奈,只能叫人把荀大总理,也就是荀彧叫了过來。
荀彧坐上总理一职,实际上也是张铭偷懒的结果,有了这位的存在,一切大小事务经过各门各部处理一番之后,递交给荀彧批阅,荀彧在批阅一遍之后,才递交给张铭定案,这样就省下了张铭不少的麻烦,至少不必动那么多脑筋去思考。
而如今之所以叫荀彧过來,不仅因为他的身份可以知道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是忠汉派的代表,让他处理这件事,也算是张铭想要知道这些忠汉派对这件事的看法。
不一会,本來在忙碌的荀彧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來到了张铭的书房之中。
“文若,在我们谈话之前,你先看看这个好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点什么?”待荀彧坐下,婢女们将茶水端了上來,张铭将手中的诏书原本递给了他。
“……问題很严重啊!”接过诏书,荀彧稍微看了看,首先便是以诧异的眼神看向张铭,似乎在说‘从哪里拿回來的这诏书原本的’,随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仿佛立刻发现了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淡淡嘀咕了一句。
“的确,现在的问題不仅是这封诏书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和朝廷开战的问題!”张铭点了点案几,无奈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主公,如今函谷关、武关已在我军手中,长安不过片刻即可到达,况且我军刚刚消灭袁绍,士气正虹,一鼓作下拿下长安,还不是易如反掌!”出乎意料的,荀彧居然赞成对朝廷进行攻击。
“文若,你……”显然,就荀彧的发言,张铭有点诧异。
“主公无需奇怪,我军只是作为一个忠臣,对朝廷‘清君侧’罢了不是吗?其实臣十几年前就曾言,‘尊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天子,还是掌握在我军手中最为妥当!”荀彧缓缓起身,朝着张铭颔首就是一拜。
张铭算是明白了,荀彧这小子,或者说忠汉派的那些家伙,说句实话,就是并不介意张铭对所谓的朝廷发起攻击,甚至全部攻打下來都沒关系,他们的最终地点,就是汉室的保存,以及汉室正统的存在。
的确,武昌四年群王乱舞的确是寒了不少忠汉派的心,但这个诏命是大汉天子刘协发布的,所以他们就算伤心,也只能无可奈何。
只是经历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