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官渡将起袁绍南下 (第2/3页)
守将杨怀、高沛二人就完全是两个二五仔,城门一被攻破,立马就带着麾下部属投降了。
梓潼攻破了,刘协就下了诏书,将刘璋连同他老爹刘焉从小尿床到死后仪仗僭越都遴选了出來,洋洋数千字只有一个中心‘刘焉刘璋父子莫须有造反’。
最后更言明自己本着亲戚的面子,若刘璋立刻投降,那么一切好商量,最少也就是一个圈禁而已,若不投降,那么也怪不得自己这个侄子无礼了,同时对蜀地世家说了一句‘识时务者为俊杰,别家破人亡了才知道后悔’。
就那么一句话的杀伤力还是很强大的,至少那些二五仔们已经开始在暗地里偷偷商量要不要投降了,可想而知,一旦汉军南下,所到之处起码会有近半的世家会果断选择投降,而不是汉军死磕。
江东和荆州方面一片风平浪静,暂时沒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唯一一个变动就是刘备奉刘表的命令南下清剿五溪蛮,结果不仅收得一名蛮将沙摩柯,还占据了长沙城,就这样赖着不走了。
刘表无奈,只能以刘备功勋卓著为名,任命其为长沙太守,原本那个韩玄韩太守去担心新野太守,这不能怪刘表无情,只能说韩玄既然能让刘备那么轻易占据了长沙,那么他就得为自己的过错负责。
秋收之际,全国各地都是抢收,哪怕是汉军也在抢收,只是他们抢收的是别人的庄稼,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关键的时节,然而若从战略条件去考虑,也是一个不错的战争时机。
其他人人不认为不管,袁绍至少是那么认为的,就在秋高气爽之际,一封檄文传遍了天下。
洋洋洒洒依然是三千余字,为了避免说骗字数就不直接念出來了,只说其中心,大概就是:
张铭虽为汉臣实为汉贼,借先帝义弟之名,拉帮结派占领了大汉司、兖、青、徐、豫五州与扬州局部地区。
无视汉朝的行政制度,擅自设立各种部门,俨然就是打算造反了。
身为大汉诸侯王,四世三公的大门阀,袁氏有权利也有义务讨伐张铭,将这忤逆之人绳之于法,送与长安交由陛下发落,如果不这样,简直就是对不起身上的这身大汉王服之类的。
而随着这个檄文发布的第三天,驻守在延津的袁军开始整军备战,只待袁绍一声令下便渡水直攻陈留。
与此同时,渤海、壶关驻扎的袁军也是蠢蠢欲动,随时对上党、平原二地发起攻击,只是这两地兵员并不多,重点依然是延津。
或许在袁绍想來,只要攻陷了陈留,抓了张铭,那么其他州郡自然就会乱成一团,到时候攻打起來比现在不知道容易多少。
历史就这样,拐了几十个大弯之后,最后又变得和原本的历史差不多了,官渡之战,最终还是要上演,只是演员从曹操与袁绍,换成了张铭与袁绍而已。
袁军最后还是南下了,以颜良为帅,淳于琼、吕旷为副将,对黄河以南的官渡发起了攻击。
顺利地渡过了黄河,当颜良等人即将对官渡据点发起攻击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漫天夹杂着石块的箭雨,一场雨过,猩红血水流了一地,上千袁军,还沒有发起攻击就这样挂掉了。
箭雨过后曹仁带着虎豹骑第一军五千人对颜良发起了冲击,颜良仓促应战。虽然在后阵箭雨的掩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