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章邯的下落 (第2/3页)
:“雍王放心,家主人绝无恶意,说起来家主和雍王也有些关联情分在,雍王渡河见面之后就一切都知晓了。”
当此之时,隆重的马蹄声再次传来,董翳见状劝慰道:“雍王,没时间了,渡河吧!”
章邯看了一眼身边的将士,无奈地点点头,对方要是害自己,何必要如此大费周章。既然对方说了有情分在,那就过去见见吧,大不了左右是个死,死也要死个明白才行。随即几艘木筏立即动作起来,将章邯等人渡过河。奈何汉军追的实在太紧,尚未渡河的两百多位将士战死河边者甚多。至于雍王章邯和翟王董翳则得以逃过一劫。
看到渡过河去的章邯等人,汉军只能望河兴叹,现在砍木做筏子已经来不及了。随后赶来的灌婴勒马站在河边,看着章邯等人的背影消失在远方的树林边。露出一脸无奈。章邯还是逃走了,这回去之后如何向韩元帅交代呢?
临走的时候韩信可以千叮咛万嘱咐,打胜这一仗的同时一定要活捉雍王章邯。似乎在韩元帅的眼中,抓到章邯比占领关中更有意义一般,自己却没有完成任务,灌婴不由的有些自责。看着河水中那些随水漂动的木筏,灌婴不由的有些好奇。
自己这一路上可谓是穷追不舍,按理说章邯等人不可能有时间扎木筏的。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是有人事先料到了什么?在此接应?会是何人呢?灌婴疑惑不已,他觉得自己应该尽快赶回去,将此事尽快禀报给汉王和韩元帅。
……
“什么?章邯失去了踪迹?没追上?”听到灌婴的禀报,韩信不由的一惊。大为叹息。
坐在主位上的汉王刘邦也颇为惋惜道:“真是可惜,竟然让章邯溜了!”
他已经接到了韩信的禀报,策反司马欣联合夹击章邯和董翳,取得重大胜利。如今整个关中之地几乎已经握在手中。这对他而言是件有着非凡意义的大事,有了关中之地。就有了争夺天地的龙兴根基之地。至于章邯……
刘邦道:“韩信啊,寡人知道你的心意,想要说服章邯为我所用。可是这事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既然他章邯不愿意。那就算了。你帮寡人平定了关中之地,寡人才要好好的感谢你才是!”
韩信拱手道:“汉王。章邯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能为汉王所用。也算是如虎添翼,可惜了!”其实按理说从韩信的角度,他不希望出现这样一位军事才能并不亚于自己多少的名将归顺。如果刘邦手下出现这样一个人,势必要分自己的权。
可是大权独揽也是有弊病的,一旦既定的目标达到了,刘邦还是那样信任自己吗?毕竟大军在手,难免让君王忌惮。所以韩信希望能够劝降章邯,如此一来,汉军之中有了一位能和自己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的将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制衡自己。那样的话,汉王刘邦对自己或许能少些忌惮,心里也会更加的放心,那么自己在汉国的军权之路才能走的更为长远。
现如今汉军已经出巴蜀,占领关中,以后汉王刘邦可以说前途无量,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候。对于一直渴望机会和功业的的韩信而言,这样的机会怎么愿意放弃呢?
而且自己在军中已经树立威信和基础,章邯一个前朝降将威胁自然不是很大。可是现在……章邯没有追到,关中却已经平定了,如果短时间刘邦不准备有别的准备,那么自己呢?韩信不由得有些忧虑!
灌婴迟疑了一下,将下午所见的情景说了出来。
韩信讶然:“你是说有人救出章邯的?”
灌婴道:“按理说应该是这样的,当时末将追击的很紧,章邯他们来不及砍木做筏,所以才有此猜想的。”
刘邦听到之后也颇为惊讶:“难道是章邯实现安排人在那里,已经做好准备接应的?”
灌婴摇头道:“末将看不大像,当时章邯等人被追的落荒而逃,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要是早有预料,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而且他们也是匆忙渡河,准备的木筏明显不够,我们赶到时候仍旧有二百多人没来得及渡河。严刑逼问抓住的俘虏才知并非章邯安排,而是有些再次等候营救!”
此话一说,刘邦和韩信的心情不由的都有些沉重了。
“会是谁呢?”
一个神秘人物出现在关中,将军事才能卓著的章邯不声不响地救走了,此事实在让人有些心惊。这什么人是和身份?他们救走的章邯的目的又何在?韩信之所以强调要灌婴活捉章邯,要是劝降不成章邯必然没有活路。人才在这个时代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不能为我所用,那就只好杀了。
章邯这样一个军事大家,如果为人所用。将会发生怎样的结果,他们是可以想象的。也许之前刘邦并不在乎没有得到章邯,但是现在,他就必须要考虑此事了。本以为已经占领了关中全境。可是现在看来,这片土地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力量存在,让人时时刻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