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何去何从 (第3/3页)
勃、曹参等人的共同意见,可是巴蜀毕竟荒僻,前来应征的人才毕竟只是少数,而且都能力有限。
直到韩信的出现,很清楚地记着,当自己带着这个韩信前来的时候,和自己侃侃而谈,说起兵法韬略。说道如何对付关中的三秦王时,侃侃而谈,思维十分周密相近,萧何当时直接是如获至宝。
可惜的推荐到汉王面前并未立即得到重要,毕竟韩信之前是项羽手下的,而且只是一个执戟郎。职位低下,不足以引起重视,刘邦当时给出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他真的有才能为何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为何没有去别的诸侯王哪里?偏偏是来到汉国这等巴蜀穷乡僻壤?
在这样略带轻视的心理作用下,刘邦自然不可能立即做出决定,同时也是想要看看这个韩信的能耐到底如何?只是从一开始眼光的起点就不高,所以韩信就光荣地去管理粮仓了。而是从此之后,刘邦直接将这个人抛诸脑后,要不是萧何今日提起,他根本想不起来。
萧何一直没有忘记这个难得人才,一直默默注视着,韩信在粮草的工作一直得到了他的重视和关注。这些天韩信那个推陈出新的办法更是大为称赞。看得出韩信这个人还是很有办法的,见微知著,从管理粮仓这个细小的地方看得出此人的特点的和能力。再加上他说出来的那么多军事理论,用来管理军队应该也不会差,至少要给他个实验的机会。
所以萧何再次前来面见汉王刘邦,目的就是为了好好说说此事,看是看到刘邦这幅无所谓,毫不重视的态度时,萧何有些失望了。看得出那个韩信是有大才的,第一次被刘邦轻视地安排管理粮仓的时候,他就觉察到了韩信脸上的失望和倔强。这一次要是再让他失望……或许一个人才就要从身边溜走了……
萧何实在是不想,可是这刘邦的态度,让他实在是无奈啊!看着刘邦已经开始招呼樊哙吃肉喝酒,萧何只得轻叹一声……
与此同时,南郑城外的一条小河边,看着夕阳的余晖和高山的影子正在笼罩大地,一个年轻人坐在树桩上显得有些黯然,有些失落。轻叹一声,年轻的脸庞上多了几分凝重与忧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韩信!
当初在关中,尹旭让韩信前来巴蜀投靠刘邦,同时带来了出巴蜀的秘密道路。韩信历尽千难万险,一路跋山涉水,亲自走了一趟尹旭所言的陈仓小道。这一路走来全是荒山野岭,生生走了一两个月才走出来。走出巴蜀群山,得知脚下的土地就是汉国封地时,韩信几乎高兴的晕倒过去。
总算是来到这里,而且探知了这条出巴蜀的密道,能够直接出其不意直达关中。这可以说是个巨大宝贝,单是这一点,汉王刘邦就一定将自己奉为上宾。
过了过去几年的经历,韩信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愣头小子,他有自己的考虑。来到汉国,他没有按照尹旭的意思,直接表明身份前去拜见。而是先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汉国各方面的情形,然后发现了招贤馆。
韩信考虑再三,以这种方式得到汉王的赏识自然最好不过。于是乎韩信只身前来,并且以自己的才能和韬略打动了萧何,从此得意引荐给汉王刘邦。原以为可以从此平步青云得到重用,将来也能够建功立业,裂土封王!
可是刘邦完全不将他放在眼里,竟让他做个粮官,韩信不乐意,但是还是答应了,或许这只是考验。再者,也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实力。这一两月的时间,他把良粮仓管理的井井有条,今日又得到了萧何的首肯和赞许。
萧何离开粮仓之后便去了王宫见汉王刘邦,肯定是和自己的事情有关,韩信对此很是关注。萧何此去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去留,此时他正焦急地等待着回音,萧何将会带回什么消息?自己又将何去何从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