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史书不可尽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史书不可尽信 (第3/3页)

先生研习《素书》多年,想必已有大成,若有机会还要向您指教。”

    这下张良真的信了,当年他行刺秦始皇不成,遭到通缉,躲藏到下邳一带。一日在桥上遇到一老人,故意将鞋子弄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出于尊老之心,张良拾起鞋子,老人却让他为之穿鞋,子房先生虽怒不可遏,却也耐着性子为老人穿上鞋子。

    老人丢下一句“孺子可教”扬长而去,并约张良五日后桥头相见。张良五日后到来时,老者已经先到,并不指责他迟到,再定下五日之约。如此三次,张良终于得到老人肯定,并授予书册,正是《素数》。

    此事只有他自己和黄石公两人知道,若非黄石公告知,尹旭不可能知道。轻轻点点头,诚恳问道:“黄石公他老人家可好?如今身在何处?”

    从张良的表情和话语中,尹旭断定这回自己蒙对了。其实张良与项伯彼此熟识,尹旭本想说从项伯处得知,但想着英布等人就在旁边,张良在短时间内很可能见到项伯,岂不快会被拆穿。所以冒险说出了黄石公,隐士高人通常都神龙见首不见尾,想要对质可是难上加难!

    尹旭朗声道:“他老人家身体康健,一切安好,只是这行踪并不知晓。离开彭蠡泽时,,他老人说要云游天下,具体前往何处,就不得而知了。”他并不知道,黄石公与另外几个老头子有个并称——商山四皓,若干年后或能一见。

    众人这下算是明白了,听尹张二人言语,这黄石公是位高人,先后指点过他们,说起来他们还有同门之谊。刘邦最是清楚不过,他可是见识到了张良的学识,尹旭的名声也在那摆着,看来是名门高足,名副其实。刘邦又想起之前尹旭对他了解详细,此时又对张良知之甚深,推崇备至。在惊叹尹旭之时,对张良的重视也更进一步,目光落到张良身上,心道:此人大才,一定不能放过!

    如此说开了,众人恍然大悟,一同说笑着往南城的军营去了。此时的铜山城里血水四溢,尸横遍地,焉能做待客之地。

    与刘邦、张良并骑而行,尹旭心有余悸,看来以后说话做事一定得小心了。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书绝对不可尽信!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