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1章 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1章 劣 (第2/3页)

情况下,英国殖民地官员,更不可能因为他们违反了“职业分工”,而迫使其“改业”,更何况,英国人亦清楚的知道,经过百年的发展之后,华侨于海峡殖民地,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少数移民民族”,而是发展成为一个人口接近200万,占海峡殖民地全部人口45%以上的,无论是人口还是所占人口比例均超过当地土著马来人的“主体民族”,对于这个“拥有双重国籍”的主体民族来说,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国家,或许这个国家刚刚崛起,但五年前荷属东印新生的中华民国表现出的护侨意识,足以令其考量一番。

    而且,现在,在伦敦正在讨论是否仿效法国,引入中国远征军的特殊时期,任何“可能激化中英关系”的举动。都被严格禁止着,至于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自然也就被无视了,比如华人购买“非种植园田产”的行为。也正因如此,在短短数月间,锡厂的人口,从过去的数百人,增长到现在的千人之多,人口的增长只使得这座雨林小镇越发繁华起来。

    对于小镇的“繁荣”,作为小铺唯一一家杂货铺老板的孙开悟。这个老契约矿工出身的福建华侨自然是深有体会,过去,他的杂货铺不过是勉强唯生,而现在,每月或多或少的都会剩下几十元。

    “哎,这些奸商……”

    感叹一声,孙开悟看着眼前的货,感叹之时。脸上尽是无奈之色,之所以无奈,原因非常简单。他从批发商那进的这批货的质量很差,以至于有不少顾客退货,这下子可让他亏大了,因为那家供货商当时说的清楚——概不退货。

    “真是的,为了挣钱,什么都不顾了!”

    打开一盒清凉油,却几乎没有多少清凉油的味道,甚至就连同火柴那种不值一提的东西,质量也不比从前,照这么下去。即便是他“专售国货”恐怕……

    “孙老板,您瞧这鞋子……”

    听着话声,孙开悟便知道是在胶园当胶工的梁二诚,只见他的手中拿着一双布胶鞋,却只看那布胶鞋的鞋底已经断了底,显然又是一双劣质胶鞋。

    “这……”

    虽说有些不太确信。可孙开悟还是认出,这是个一个月前卖给的梁二诚的布胶鞋,原本这布胶鞋一双可是能穿一年的,现在到好,这一鞋不过才穿了一个月。

    “孙老板,你这该不是进了东洋货了吧!”

    手抖着那双鞋,梁二诚的脸上全是嘲讽之色,东洋货不经用,这是众所周知的,相比于那些质量低廉的东洋货,国货的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经久耐用,可偏偏最近一段时间,寻思着儿子考上了德华大学的孙开悟,想多挣两个钱,便想着进些便宜货,便从其它人那拿了一些“更便宜”的货物,可没曾想,质量差的超出他的想象,甚至比“麻烦极了的日本货”还要次。

    “东洋货,什么东洋货……”

    一听着别人说他卖东洋货,孙开悟那张老脸顿时给呛的通红,原因很简单,从两年前“胶澳事变”起,大家伙可是拿着祖宗的立的誓,绝不卖东洋货。

    “你瞅瞅,这鞋上打的可是咱们中国字码,正经的广州货!”

    像是怕他不信似的,孙开悟指着鞋边内里的印鉴说道着,像是为了证明什么的,又拿出一些货来。

    “你瞧瞧,这可没啥东洋货,一色的国货,就连西洋货都见不着!”

    “那……老孙头……”

    梁二诚嘿嘿一笑,抖着鞋说道着。

    “什么富家牌,这要是国家,那里是富家,买这鞋,分明就是败家……”

    一句话,孙开悟只给鳖的说不出话来,而梁二诚却是不依不饶的继续说道。

    “不是东洋货,这鞋怎么可能连一个月都穿不了,你瞧我脚上的这双三角牌,可是穿了半年了!”

    “我……我,我那不是让那些个奸商给坑了吗?”

    吱呒着,或许,这是孙开悟唯一能想到的回答了,

    “那还不是你自己个贪心嘛……”

    “我,我……这鞋,我给您留下来,等我进的三角牌来了,到时按半价,折给您一双,你看行不!”

    虽说不是自己的错,可鞋毕竟是从这卖出去的,为了自家的信誉,这个亏孙开悟也只能自己个给认了。

    奸商,现在,若是造这鞋的奸商出现在他眼前,只怕他连想吃了对方的心思都有,可这山高皇帝远的,他又能吃了谁。

    而在欧战爆发之后,西洋货源断绝的同时,国内实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每年产销会上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国货,尤其是那些针对南洋的商品,更是充分满足了南洋市场上的需求,每年数以亿万的出口额,直接造就了近水楼台的广东珠三角一带的实业兴盛。

    富春服装工厂是广州一个并不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