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章第三十五节 班师回长安 (第2/3页)

   “王爷请放心!安禄山代你率军回去,一定回将王爷的心意转达陛下!”安禄山抱拳行礼。

    就在前几天,告捷的信使,带来了唐皇李隆基的敕令,进信安王李祎爵位为信王,官拜司徒,授骠骑大将军,领突厥安抚使,带五万士卒、十万武装役夫,暂时镇守突厥;副元帅安禄山,率领大军,押送俘虏,即日凯旋班事,进京封赏。

    “哈哈哈!信王持国名将,二十万唐军一战而败三十万突厥兵,突厥人人畏惧,有了信安王镇守,突厥人定然不敢再胡乱叛乱!”旁边一个花白胡子彪悍将领也是笑着拱手。

    确实,虽然突厥牙帐这边的突厥人态度比较温和,但是其他地区,特别遥远荒凉地北方地区,那儿地人可不是那么的顺从。  有些人还是不知名异族,本来就不服从突厥人,连突厥人拿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很多突厥人在后突厥被灭后,都不顾寒冷,跑到了那儿去,又因为寒冷缺粮,经常南下侵扰投降突厥百姓。  如果不是信王李祎这样地名将镇守,恐怕那些人的行动,绝不会是仅仅劫掠突厥百姓这么简单。

    “牛节度使客气了!老夫是代天子镇守突厥,突厥人畏惧的,可是圣明天子呀!”信王李祎笑着回礼。

    刚才那个将领,就是随后赶到的河西节度使,牛仙客。

    “呵呵!有了王爷这样地老将镇守边关。  天子在京城才能睡得安心呀!”安禄山也是在一旁拍马屁。

    对于这个信王李祎的遭遇,安禄山是早有所料。

    这次平定突厥,他这个主帅,当然足够到了裂土封王的程度。  不过因为长时间的封赏,已经位极人臣。  再加上他的王族子弟身份,再次班师进京,很可能会影响到百官对他的异样感情。  朝廷对他的安置也不好办。  他地官阶,已经到了文武官员所能封赏的极点。  所以为了不给朝廷留下一个有功不赏地印象,只得将他先留在边疆。

    不过将来的事情也是可以预料,大唐朝廷,从来不让大将专司一处边关很长时间。  多则四五年,少则一两年,该将领就会高升或者换防。  这样即可以防止边疆篡权,也可以让下层的将士尽快提拔上来。  像信王李祎这样的当世名将。  朝廷当然更不可能将他长时间放在外面,估计等到百姓和官员,对平定突厥的热情下去了,朝廷就会悄悄的将他重新召回京师。  此后,就是用荣华富贵,换取他手中的权力,颐养这个老头子安度晚年了。

    “呵呵!有了安将军这样地青年名将,天子才会真正安心呢!”李祎摸了摸胡子。  若有所指的微微一笑。

    “王爷说笑了!”安禄山连忙谦虚。

    这次回去,平定突厥的荣耀,恐怕就可以由自己一个人来承受。  这样虽然不错,但官位太高了,也可能会引来李隆基的顾忌,自己很可能也会步信安王的后尘。

    “时候不早!安元帅。  我们也该启程了吧?”牛仙客看看太阳,笑着向旁边的安禄山建议。

    安禄山的品级,比牛仙客高了不少,这次回京,也是以安禄山为首。

    “好!王爷!末将等要启程了!”

    “安将军一路走好!”信王李祎一抱拳。

    在震天的凯旋鼓乐中,安禄山十几万大军地,押运着几万突厥奴隶和俘虏,缓缓启程前往京师长安。

    当初信王李祎一次就俘虏十几万突厥兵,牛仙客来的时候,又带了一大批来。  如果将这些人都放回。  显然不利于安定突厥,如果都带到中原去。  则会引来突厥百姓的激烈反对。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人属于老弱,他们都放回家中;剩下的强壮再一分为二,一半留下来作为苦役,在突厥牙帐重新筑城修建工事,一半则贬为奴隶,带回京师。

    当然,这次带回京师地,除了这些战俘军奴,还有大量的突厥王公贵族、美女奴隶,以及大量的缴获珍宝、符文图册。

    为了安抚突厥百姓,朝廷已经承诺,在今年秋收之后,从中原调集大量的粮草物资到突厥,补偿百姓的损失。

    这次凯旋的行军,和上次从渤海回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