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二十八节 进退两难选 (第3/3页)
“不!我们有!我们有饵可以让突厥人聚集到一块儿!”魏伶突然笑了。
“是什么东西?”安禄山等人齐声问道。
“登利!”魏伶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登利?”
“没错!那个梅录啜既然敢让登利出来,那就不可能真正放心,只要登利和我们亲密联系,他就不会再让他一个人率军在外。 到时候,要么是他将登利地大军调往朔方合成一股,我们不必担心他包抄我们的后路;要么是他直接带兵前往幽州,我们只要面对一路大军就可以!这次突厥军主力也是步兵,我们完全不必怕他们!”
“呵呵!这样简单的计策,对于那些刚刚得到大权的篡位者来说,确实非常有效!”安禄山笑着点头同意。
一封封飞鸽传书,飞向了幽州营州等地,而安禄山也开始下达动员令,除了调集安东军中最精锐的八千骑兵和四万步兵外,还有大量的工程辅助人员随行。
安东手工艺作坊中大量应用木工简易车床,这样带来地好处非常明显。 大量的本来非常复杂的军用器械,被成批的制作了出来,这些就都是辅助人员。 安禄山军队的人数少,人均战斗兵器数量,却绝对全军第一。
既然大炮的效果不好,那就用传统的床弩、连弩车之类的代替,而流水作业的高效率,加上脚踏式车床带来的高速度,让安东地重型兵器一点都不缺。
当大军顺利在扶余城附近集结完毕地时候,安禄山也终于受到了各方面的消息。
先得到地消息,朝廷对于突厥的贸然行动,立刻有了反应,派出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为行军大元帅,率领两万京城龙武军越骑,再统合河北、河东、关内三道兵马十五万兵马,讨伐入侵的突厥军。 因为出击的都是骑兵,所以速度非常快,估计马上就能和三道的人马汇合在一起。
其次则是因为登利屡次和神秘人会面,并且谣传那些人都讲唐话,突厥兵营中开始流传登利准备借唐军为可汗报仇的流言。 梅录啜忍不住了,最终在强攻朔方数天没有成果后,带领受损不严重的十万大军,转向幽州方向,可能准备集中全力攻击幽州。
还有就是幽州节度副使权行节度使窣干发出的求援信,这是安禄山授意发的,只是为他出兵找一个借口,当然没什么问题。
虽然三个消息是先后到来,但总体还是令安禄山满意。 所以在征询了手下意见后,安禄山决定率领已经凑齐了五万的大军,南下合围梅录啜部队。
这次战争,对于中原的唐军来说,拖得越久,就对他们越不利。 虽然在上次安禄山建议用棉衣装备远征渤海部队后,李隆基就已经下令在关内种植棉花,唐军的棉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毕竟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天作战,所以中原唐军,现在只想着尽快结束这次战斗。
当然,冬天对于所有的士兵来说都不利,突厥人也是抱了同样的念头。
唯一有点例外的,恐怕就安禄山了。 经过强行军,安禄山顺利带兵来到营州,在安东本来应该已经很冷的时候,营州的温度却还是不低。 想到了南北温差和环渤海效应的安禄山,马上就知道在冬天作战中,自己的安东最占优势,所以虽然几次带骑兵骚扰行攻击,却在没有接到信安王李祎的具体指示前,不作任何大规模的行动。
战争,一相持就到了十二月,漫天的大雪降领到了幽州大地上。
这些雪一下,就连本来无所谓的安禄山也忍耐不住了。 人没问题,军输出问题了呀,大量的军粮不能从安东运来,营州马上就会吃空了。 当然,安禄山知道这个问题突厥人应该比自己还严重,但他最后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汇合上信安王李祎,合击突厥人。
【……第九章第二十八节 进退两难选 --绿@色#小¥说&网--网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