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节 废太子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第十六节 废太子之争 (第1/3页)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李隆基神色一变:

    “如果他无不轨之心,何必与鄂、光二王在密室商讨?大可公之于众呀!”

    “陛下践祚已经二十年,太子和诸王不曾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心存废立之念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缓缓的说道。

    这个老头子是今天群臣中,辈分最高的人,足足九十多岁的太府卿杨崇礼。杨崇礼是太宗时杨政道的儿子,隋炀帝杨广的嫡亲玄孙。别人是三朝老臣,他却是四朝五朝的老臣了。主持太府寺二十余年,使得府库财货山积,经过他之手的,无不精简完美;每岁句驳省便,出钱数百万缗。

    由于年纪大,是李隆基爷爷辈的人物,经验和阅历非常老到,废太子这样的大事,还得征询一下他们这些老臣的意见。现在满堂众臣,就连两个宰相都是站着,唯独他一个太府卿,牢牢坐了一个锦凳。

    “杨公!驸马杨洄和惠妃,都是朕的亲信之人,他们的话,怎么能算是无根之语呢?”李隆基虽然是在反驳,但脸色却十分恭敬。

    “陛下!太子乃天下根本,不可轻摇。昔日晋献公受骊姬之谗,杀了申生,结果晋国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错位昌邑;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废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千古名君,更不可听信妇人之言呀!”杨崇礼站起来作揖。

    李隆基眉头一皱,微微不悦。

    如果是几年前,他或许会感觉这是忠臣之言,就算听上去不舒服,自己也会谦虚的受教。但是这几年来,国内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作战节节大胜,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对外作战大胜的时候,国内的百姓不但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还能从中获利,大唐的盛世,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样的成绩,让他多少有点骄傲。这个杨崇礼虽然称自己是千古明君,但竟然把自己和晋惠帝等人相提并论,他怎么能感觉舒服。

    “杨公国之老臣,对于朝廷有莫大的贡献!如今毕竟九十多高龄,朕实在不忍心让杨宫再这样为国操累……”

    “陛下!老臣不老呀!”杨崇礼闻言一惊,立刻紧紧的抱了抱拳,表明不老,不过身子却是微微的晃了晃。

    下边的安禄山看到,忙一个健步上去,轻轻扶住。

    “杨公莫急!”李隆基松了口气。

    要是自己刚才的一句话,说倒了这个九十多岁的老臣,那名声可不会很好。

    转而问裴光庭:

    “侍中可知杨公的儿子中,有才能杰出足以顶替杨公差事的吗?”

    “杨公三子,慎馀、慎矜、慎名,皆廉勤有才,而慎矜为优,现为汝阳令。”裴光庭回奏。

    “好!传旨,杨公治太府二十余年,劳苦功高,准以户部尚书衔致仕!擢杨公子汝阳令慎矜为监察御史,知太府出纳!”李隆基笑着下旨。

    最后才对杨崇礼笑道:

    “杨公!你对朝廷的功劳,朝廷不会忘记的!”

    致仕和罢官可不同,致仕其实就是退休,不过实际上,也不能严格的说是退休,因为在人治时代,官员致仕后还是随时有机会复起的。就像张说,几次致仕,却又几次复起。

    杨崇礼现在以户部尚书的品级退休,儿子却顶替自己的位置,皇帝这样的恩情,确实没什么话说。所以听到李隆基的话,杨崇礼立刻离开安禄山的扶持,微晃着身子对李隆基作揖谢恩。

    李隆基赶紧示意他身后的安禄山,重新将他扶住。

    “众卿!废太子之事,卿等以为如何?”

    “陛下!太子国之基石,不应轻言废易呀!”中书令萧嵩摇头。

    “吾皇圣明,此事应交有司再查,现在不可轻下结论!”新近的宠臣,刚刚来京述职的安东移民大使、河南尹裴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bshuku.com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