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兵围中京城 (第3/3页)
脸上却是lou出了感动的神色。“坐!坐!一定要坐!不然小王心中难安!”
安禄山身上一股汗臭味,但是这位还算识才的王爷,却是对此毫不计较,反倒是认定安禄山在外面非常危险艰苦,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
旁边的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伷先和几个随军的总管,看到李浚的热情,也纷纷出言让安禄山座下就可以了。
“安禄山……”听到主帅和两位副帅都这样说,安禄山脸上配合的lou出激动的神色,双手抱拳,身子也微微的晃了晃,就在众人以为他会感动的倒下时,他却“噔”的一下,刚好坐到了小内侍还没放稳的圆凳上。
“……安禄山告座了!”
“呵呵!听说安将军这次骚扰敌后,曾经亲率三千骑兵,强夺渤海坚城西京,非常惊险,将军能给孤说说吗?”李浚已经二十岁,从小在宫廷斗争中长大,更是非常成熟。不过见了安禄山这个传说中三千兵马夺西京的人物,也还是来了兴趣。
“是!”安禄山立刻领命。
那次不记得寿王李瑁原名叫什么,是因为安禄山上辈子对李瑁并不重视。但是对于眼前这个人是谁,安禄山可是非常了解,因为对方就是未来的唐肃宗李亨。作为李隆基的第三子,他在马嵬驿兵变后不久继位,在位仅六年,就因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才五十一岁。 这位肃宗李亨的名字改过好几次,现在被封为忠王后,就叫李浚。后来被立为太子,才改名李亨。
李浚为人懦弱老实,行事谨小慎微,非常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安禄山在岳父岐王范死了以后,就没想过要保现在的太子,为了投kao武惠妃,他甚至不介意在当今太子身上踩一脚。不过他心目中最佳的太子人选,却不是武惠妃的儿子、未来的李瑁,而是眼前这个忠王。
安禄山还没到可以左右李隆基决定的地步,但是考虑到历史的惯性,很有可能还是会由眼前这个忠厚老实的青年当太子。为了未来的前程,安禄山当然得全力的巴结他。关于自己攻占西京的经过,被安禄山像讲故事一样讲得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让李浚和帐中其他将领全都听得十分爽快。
“难得安将军能为了百姓考虑,特意选择夜袭,这样减少伤亡的举动,实在是值得众将借鉴哪!”一脸方正的御史大夫李朝隐,摸着胡子点点头。
“是呀!安兄!小弟代渤海百姓多谢安兄了!”大门艺也是笑着对安禄山作揖道谢。
站在安禄山旁边的田守义面带尴尬,他曾经因为大武艺攻城太急,城中那几千百姓却有点不安分的迹象,下令诛杀了其中一千多青壮男子,防止他们和外面的渤海军里应外合。李朝隐在抵达扶余城后,就对此事提出了批评,只是念他当时身为阵前主帅,有随机处断权,只是给他记了一过了事,并没深追究。
“王子客气了!我大唐此次出兵,本来就是为了教化好战的大武艺,如果我们也滥杀无辜,和大武艺又有何区别?”安禄山一脸正气的道。
想不到本来是为了取悦李浚而编的一番话,还能引来这两人的赞扬。
对御史大夫李朝隐的赞扬他当然很高兴,至于大门艺的话,他可不是很高兴。自己这是为了将来的产业,如果渤海将来真的是落入你手中,那我岂不是给你做嫁衣裳了。不行,新的渤海王国绝对不能出现,为了不让自己白费力气,看来你也得慢慢消失才行。
“诸位!如今安将军和田将军已经回来,大军也兵临渤海中京城下,下面的仗该如何打,诸位有何高见?”
李浚老实的外表下,才能并不差。感受了一番安禄山的惊心旅程后,立刻把注意力放到了下面的战事上来。
“殿下!末将愿意率士卒攻城!”底下立刻出来一将。
【……第十二节 兵围中京城 --绿@色#小¥说&网--网文字更新最快……】@!!【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