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率军征渤海 (第2/3页)
任命暂摄营州都督安禄山为营州总管、讨伐前锋使,以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为前锋副使,率幽州、营州和安东都护共六万大军,先锋进攻渤海。同时传旨新罗和黑水,令他们相约进军。
圣旨一下,安禄山这边立刻率领已经集结好的大军,直发渤海国扶余城。
不一日,安禄山就已经带着本部整编四万五千兵马,抵达了安东都护紧邻营州的大城延津州。随军军将有别驾李白,司马安文贞,兵马使唐姆,兵马副使窣干,校尉田乾真、田乾祐、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编外人员还有安禄山的情报主管安怀秀。
“末将安东副都护领前锋副使田守义,拜见安前锋使!”
安禄山的大军刚在导引士兵的带领下kao近延津城池,就看到一帮身穿铠甲的将领前来迎接。
“原来是田都护!安禄山有礼了!”
双方都有甲胄在身,仅仅是在马上抱拳行礼。
“正是田某!”
当先那个微见老态的中年将领,正是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他的身后还站了三个将领,两个壮年,一个青年,看上去英姿非凡,表现都不俗。
“禀前锋使!粮草营地已经安排妥当,请大军去营地驻扎,诸位将军随末将进城!”田守义抱拳道。
“哦!真是有劳田都护了!”安禄山抱拳回礼,转头对唐姆下令:“你率军跟安东都护的兄弟,去营地驻扎吧!”
“是!”唐姆领命。
在田守义背后那个青年小将的带领下,转向开往城外的驻营地。
安东都护府管辖的,主要是原来高句丽王国的故地,带有羁縻性质。行政管理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在幽州重设大都督府后,就连安东都护府,都只是由幽州大都督府节制。但是高句丽是隋唐七征之地,与其他羁縻府州的性质又大不相同。
行政管理人员是少,但战备程度极高,光安东都护直接治下就有近万的汉军,加上其他的都抚驻军和各族扈从军,总兵力也有好几万。这次出动一万五千兵马,基本上没怎么动各地的驻军,而且这些兵连年和渤海都有小冲突,实战能力都非常不错。
“田都护!还没请教你身后两位将军的姓名?”
安禄山在介绍完自己的部将后,开始询问起田守义背后的两将。
“回安前锋使,这两位是我的副将,乌承玼和乌承恩,是同族兄弟,皆为平虏先锋将军,战功卓著,号称‘辕门二龙’!”田守义对自己的这两个手下非常自豪。
“哦!原来两位就是‘辕门二龙’!真是久仰大名了!”安禄山抱拳致敬。
那两人也连忙回礼,谦虚道:
“不及安家三狼一虎的名声!”
后面安禄山的司马安文贞听了,面上的表情立刻变了几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安文贞对这样的话还是有点介怀。
“哈哈哈!彼此!彼此!”安禄山谦虚道。
随即岔开话题,对田守义道:
“田都护!你镇守安东多年,熟知渤海状况,对我们这次的作战,怎么看?”现在还是在大路上,谈具体的作战计划不合适,但谈谈作战前景之类的,没什么问题。
“这个……末将这几年虽然一直镇守安东,但实际上和渤海并没有大的交过手。平常渤海都只是让一些小队来劫掠,我军也只是命当地镇军还击,规模都很小。现在大规模作战,敌我双方形势不是很明了,结果会如何,实在是有点难说!”田守义犹豫的道。
“呵呵!田都护放心,我军现在是只有六万兵马,但后面还有忠王大元帅的十二总管共十二万大军。而渤海国号称兵马三十万,实际却只有二十五六万军队。就算临时征兵,也只能勉强凑到三十万。除去镇守的部队,以及防备黑水、新罗的必须人员,真正能迎击我军的,应该只有二十万稍多一点!而且现在是敌守我攻,你觉得,我们的胜算如何?”安禄山手中掌握的情报,可能比兵部知道的情况还要详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