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454 偏门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454 偏门2 (第2/3页)

三类是以地名做前缀,比如贾镒徽的金县兵工厂。这类军工企业的身份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官督民办!

    这类兵工厂数量最多,全国有上百家;分布最广,从蒙古草原到吕宋岛全有;规模最小,通常都是一两条生产线,只专注某种或某几种零部件的来料加工。

    前两类军工企业的存在很好理解,皇家火药厂就是洪涛抓兵权的老底子,主要是搞研发用的。为了保密才划在皇家名下,这样就凭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帝国兵工厂是大明军事改革的产物,在把兵权收归皇帝之后,军械制造也从地方收归国有,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可这么大国家,海陆军加一起近百万人,武器装备替换得有个过程,没法一蹴而就。第三类官督民办的兵工厂就是当年为了弥补第二类兵工厂产能不足,采取的权宜之计。

    其实也不光是权宜之计,大规模生产效率是高,却不是万能的。有些零部件和产品在帝国兵工厂里生产就不适合,严重拖累了产能,质量上也高不到哪儿去。

    所以在帝国系兵工厂成型之后,总参谋部也不建议把官督民办的兵工厂全裁撤掉。它们的存在,非常好的弥补了一些欠缺,让军械生产更全面也更灵活。

    这个观点得到了皇帝的肯定,同时下旨准许总参谋部在官督民办的兵工厂里挑选设备、技术和可靠性都不错的予以适当扶持和投资,让它们能跟上技术发展和设备更迭,争取做大做强,多为帝国兵工厂分忧。

    金县兵工厂就是第一批获得总参谋部重点扶持的官督民办兵工厂,倒不是贾镒徽干得多出色,而是地理位置太好了。

    按照总参谋部的战略规划,西边始终是重点地区。在西域境内发展大规模兵工厂不太保险,金县兵工厂正处于西域后面,交通便利还安全,产品生产出来能直接上轨道马车运输。

    占用兵部的库房,就是总参谋部给金县兵工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