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3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第2/3页)
地方,想关注也没能力。
大明帝国在景阳皇帝的力主下,进行了二十多年大刀阔斧的改革,成绩有目共睹,每年开垦的荒地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工厂如雨后春笋。
多了商税降了田赋,大力兴修水坝水渠,在很多商人积累财富的同时也让更多农户有了盼头,一年忙到头总算能剩下足够的口粮了。要是赶上老天爷给脸,说不定还能售卖些余粮,给家里人都换身新衣服。
但仍旧有很多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的百姓没享受到改革红利,没灾没难还能饥一顿饱一顿的凑合活,但凡赶上点天灾人祸就会倾家荡产。
人一旦肚子饿了,体内的兽性就会压制人性,眼睛里除了食物看不到任何危险,想方设法的去搞吃食,然后匪盗四起,杀人越货。
对于这部分百姓,皇帝和朝臣们想破了脑袋也没找出好办法接济。赈济粮倒是有,可来不及送。按照目前的通讯水平,偏远地区都遭灾了,附近的州县却还没得到消息呢。等知道信了,又受困于交通不便无法快速送达。
这么一来二去的耽误,等赈济粮送进去,要不人死的差不多了,要不已经酿成了暴民和匪盗,为时已晚。
可这又不能算当地官府失职,洪涛亲自安排锦衣卫去几个地方驻点考察过,确实是自然条件太恶劣,非人力能改变。
最终洪涛也放弃了努力,不在这种问题上频繁下旨指导当地官府工作了。但他并没完全放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虽然慢一些,却能治本。
两个字,迁徙!别误会,这次不是官府组织的强迫移民,而是自发的迁徙。这些地区之所以贫穷,并不是当地人懒,而是自然条件太恶劣。
既然人定胜天暂时做不到,那就别和大自然较劲儿了,咱就不能换个地儿生活吗?只要离开家乡,去个交通便利的地区,官府就敢保证在勤劳的前提下人人不饿肚子,不受冻。
可是该往哪儿迁徙呢?大明本土适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