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2/3页)
的是公事,那就没有。若是私事么。。。”
我抬眼焦急地等着他的下文。他又故意拖延了半晌,才从胸口掏出一纸信封,挑眉向我。我不等他再闹,一跃去夺了过来,无视他的啧啧调侃拆开信来。
看过之后只笑着久久不言语。彦朗揶揄道:“哎,又不知是何等金玉良言,让美人如此惬意啊。”说着还哼起了江南婉转小调。
我不理会他,只是陷入自己的思绪中。
这一年春节在一片难得的静谧中过去了。难得是因为皇后与庄妃处的平静,后宫也就鲜有的波澜不惊;朝堂之上亦无紧要事件,皇上的关注全在开春与突厥的一战上,大臣们各怀心思但面上也似乎同仇敌忾。实则漩涡暗涌的一池碧水,面上却平静的如犯了春困一般焉腻。
战书刚下,凉州急报就快马加鞭递进京来,永昌的粮库被焚,兰州的军备仅能供两月战需,李桢上表让朝廷速派专员调运粮米前往凉州。三省六部的官员都聚集在南书房外等候派遣,人员进出熙熙攘攘,傅将军拿着御赐的调令安排事宜。
永昌是仅次于兰州的囤粮之地,大军交战之际遭此变故对朝廷来说无疑于当头一棒;不过好在兰州粮草完好无损,对于御疆军来说不至于釜底抽薪。两月之后粮草齐备,大军还是不负众望得打了场大大的胜仗。据说捷报传来,皇上在朝堂上长抒一口气。
我坐在屋里,将李桢给我的信再次展开,眼神抚过每一个字都像是看到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样子。不禁想起两月之前,皇上接到急报时曾怒火攻心,龙颜大怒之下将奏报狠狠的掷在右相脚下。事后便有打点过的前朝文书太监托人悄悄捎话说表上附书在永昌事出之时在兰州亦查获欲袭粮草库若干人等,刑讯皆供称是受中书舍人周远指示,所以龙颜大怒。皇上在床上养了三日方才有所缓解,而王显之也随即称病,皇上借机赐他休养直到今日捷报传来才让他赴朝议政。虽然仅有有限的人得知其中底细,但是只要皇帝知道,傅寅知道,御史大夫知道,便已有足够的矛头指向太子和右相了。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出自极其苍劲的手法,落笔有声。虽然不知道永昌的粮草库是李桢故意让王显之得手亦或者根本是自己为之,这一招都让皇上对右相一党痛恶之极不再遮掩,连带太子亦牵连其中,党争已经殃及国本,撕破了这层脸皮再釜底抽薪则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了。
大军如今已将突厥主力歼灭,突厥余党不过瓮中之鳖,不过月余就能清除,大军班师回朝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23. 待回朝 论棋局
自三月之后,捷报如意料之中频频传来,至五月突厥已将降书递上,并遣使臣随军一同进京同朝廷修订靖边条款。另送牛马千头金银各万两,美人十名以示臣服。苏焕文将颁军令将牛马留给了凉州府尹放还给当初遭劫的家户,整饬军队,班师回朝。
南书房一时无比繁忙,御疆军远征归来,皇上决定亲自在城门迎接犒赏大军,并将在庆怡殿宴请重要将领。一时间礼部和后宫都忙了个底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