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3/3页)
个儿子,又是何等严酷。李桢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棋子,若有一日此局被将,这位鹤发老人,并定会弃车保帅,这,便是皇权之争。而我,为了这半壁天下,也甘愿将心爱之人推向战场,这便是皇家之爱。永远是权力在先,情意在后。李桢对我,可是一样计谋?
☆、16. 中秋临 战祸近
宫墙外头的人总想知道宫墙里头的人每天在做什么。
皇帝大约就是一言九鼎,三宫六院享尽天下绝色的好命男子;
后妃大约就是华服美髻,花园寝殿中抚琴作画的美丽女子;
太监大约就是声蚊细呐,躬身垂首在前两者偶食人间烟火时伺候的妥贴稳当的不男不女者。
虽然世人对皇帝和后妃的认知有待商榷,但是对太监的揣度大抵还是正确的。宫中每一个位置都有它的责任担当,人人尽好份内之责,这个冗大的机构方能运转有序。作司记如是,作皇帝亦如是。当然,就连做太监也要有做太监的操守。
世人所以为的躬身垂首侍候之人,恰恰可以是宫中一切风吹草动的来源。在南书房月余,方明白忠不忠心不可察,然而最重要的便是要管得住一张嘴,在哪儿听见在哪儿看见的仍留在原处,半点踏不出殿去,方能侍奉君侧。就这一条,恐怕没有人比皇上身边的吴谦公公作得妥当。
吴公公略微发福的身躯,总是静静的立在皇帝身侧,从不多言,却行止间得当,从不落下诟病口实。若不是在南书房当值,恐怕真的看不到这位皇上身边的铁面公公还有特殊的一面。那便是。。。
“裴莫彤,你来评评,我和刘公公的鬓角那个修得好。”耳边传来吴公公尖细的询问,我只好放下手中疾书的笔,抬起头来,无奈望着面前这一蓝一绿两人。又来了,不出两天必有一出的考题。眼见躲不了,便以手支颐,好好打量。
“今天么,是刘公公的好些。”我寻思前日是判了吴公公的茶叶更为醇香,如今要说刘公公方能显得公平。只是,从来都是些芝麻绿豆小事,这两人到是乐此不疲。记得刚来南书房时,他们对我颇为客气,只是一来二往发现我随意不拘却从不妄言的性子,渐渐也就厮混熟了。只是这过于熟了,也有它的坏处,比如这隔一日一出的审美戏。
“裴丫头,你今日什么眼光,你瞧我这鬓鹅,纹丝不乱,皆为一向,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你再看他的,乱七八糟毫无章法,怎么能是他的好些。”刘公公正得了肯定洋洋得意,一旁的吴公公就忍不住不服起来。
刘公公也不气,只是笑着对我的意见表示肯定:“你前日还说裴丫头一向公平正义,断的最准不过,前日我将信将疑,今日觉得你果然评价的对。”说罢,还以手抚抚额角。
我极为无奈的笑笑,只讨饶:“两位今天放过我吧,昨日皇上在南书房议事一天,你们看着草记都堆成山了,我再抄不完,今天又不能歇息。”
刘公公得了胜利,自然愿意,便扯着吴公公往偏厅走去:“走吧走吧,这丫头今儿要再誊不完,估计又要耽误吃饭。”吴公公这才极不情愿的随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