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祸不单行 (第2/3页)
滴水不漏。如此一直持续近一月后。江东军的攻势呈现出逐渐减弱趋势。
起先,张辽和副将韩浩还以为江东军久战已疲,故而战力衰退。但经过仔细观察之后,张辽忽然察觉城外的江东军人数竟似有所减少。惊愕之余,张辽怀疑江东军有所图谋,遂派遣细作出城仔细打探。一日一夜后,细作的回报证实了张辽的猜测——江东军一部人马前日夜间,已然乘夜色悄然渡淮河北上,去向不明。
这一回报,更增加了张辽的疑惑。寿春未破,江东军北上攻打徐州,就有被断后路之虞,又有什么意义呢?为弄清孙权到底做何阴谋,张辽特意命韩浩率少部精兵,夜间以绳索滑下城池,乘夜奇袭江东军。奇袭的目的不在破敌,而在俘获些江东将士,借以拷问出孙权的阴谋。
由于兵力对比悬殊,多日来张辽始终是据城固守、从未出城迎战过,江东军对此次奇袭没有任何防备,韩浩几乎未伤亡一人,便破敌数百,并成功捕获数十名荆州将士。其中甚至包括一名校尉。而且,这名校尉还不是一般人物,正是昔日马谡的情敌,前任江东大都督周瑜的族弟周善。
张辽将数十名俘虏分开拷问,并事先放出话来,声称若谁胆敢扯谎,一经查实之后便立即凌迟处死。半天的审问后,将俘虏的供词汇总,张辽终于搞清楚了事情地始末——乘夜离去的江东军,居然还是由孙权亲自率领。孙权领了超过半数的兵马,北上渡过淮河。而且他们并不是想要去攻打豫州,而是意欲取道水路经由洪泽湖,趁着徐州方面的守备空虚,攻取徐州的彭城郡和东海郡。
为了确认消息的真伪,张辽特意亲审了周善。而周善显然不具备视死如归的胆色,面对张辽的严刑逼问,恨不得将自己身上有几颗痔都招认出来。由于好歹是个校尉,周善知晓许多江东军中的机密,他甚至将城外江东军的实际兵力,以及布防情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辽。在孙权大军撤离之后,留下来的不过只有两万牵制之兵,统兵之人居然只是长史张昭,连个像样的大将都没有。
经过仔细商议,张辽、韩浩等人汇总了各自审讯的结果,认为俘虏所说当非虚假。这些俘虏都是韩浩在混乱之中。胡乱抓回来地。根本就不可能是孙权事先的特意安排好的。而且在久攻寿春不果的情况下,孙权另寻其他办法意,想要改变战局亦在情理之中。张辽知道,为了忙于西线的战事,曹操几乎把中原之兵抽调一空了。整个徐豫二州除了自己所在的寿春,就只有汝南太守于禁那里,还有两万多的驻军,而徐州所有的驻军加起来也不过万人,其中还不乏战斗力及其羸弱的郡国兵。若真的让孙权去攻打守备空虚的徐州,那绝对是一场噩梦。
因此搞清楚情况后。张辽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敌军兵力分散,而且留驻在寿春这里统军的,还是不通军务的书呆子张昭。若能乘此良机一举击破这些敌军,便可极大地扭转局势。当夜。张辽便亲自率军出马,对江东军发起反击。
面对张辽猛烈的突袭,张昭虽也有心顽强抵抗,但无奈临阵指挥作战实在非其所长,加上吴军的陆战能力实在是烂泥扶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