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秋试 (第2/3页)
是各自封闭,而是早就开始了相互交融。就像草原上两个狼群一样,一个衰落了,另一个自然是要过来取代他们统领这整个草原的。
可是现下却是不同了,魏刚这个意外因素导致了这一些列的变化出现了原来不可能出现的分支,而且这个分支正在逐渐强壮,逐渐变成了主枝了。
当时在朝廷内阁跟泰和钱庄借钱的时候,郑国泰就派人跟着和内阁首辅沈一贯谈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科举的变动。
这件事说起来那可是要触及这些士大夫们的底线的,可是沈一贯最后竟然答应了。原因自然是那郑国舅提的要求不过分,且人家麾下那钱庄也是借了银钱给他们的,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其中包括那铸币、修路,要说起来,朝廷也没有损失什么,他们这些士大夫也没有损失什么,而且那郑国舅还是和他们想的一样,把先帝那矿监税监的法子给废了。
至于这郑国舅提出的要求,说来也是简单,那便是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多加了几个考试的内容。沈一贯对这些内容是不屑一顾的,因为这些内容包括了什么格致之学、历史地理,甚至连工匠们要学的算术、测量什么的,都是加到里边了。这新增的内容和过去旧有的并不冲突,也就是说,你考四书五经能取上,考这新增的不行,那也没事,照样算是录取。不过你要是考那四书五经不行,考这些新增的东西在行,朝廷这边也会录上一些人。这两厢互不妨碍,不过录取上后,到底有没有职位,那可就是两说了。需知道,万历朝的时候,万历皇帝可是挨着好几年都是没有让吏部那边进人了。虽说春天那会儿闹了民变,原来在职位上的人死了很多,但是之后却并没有补上多少。这新皇帝竟然和他老爹一般模样,并没有马上把空缺补齐。现下就算是内阁六部,也还缺了三个阁臣呢。当朝一品大员都是缺,朝廷也没说什么,下边缺的那些,自然是算不上什么事的。
沈一贯也并非没有头脑的人。他一开始听到这郑国舅派来的人这般说了之后,回去和王锡爵商议了一番,觉着这就是郑国舅在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是他们却又想不通,培植自己的势力,奈何要增加这什么格物之学、天文地理的,这东西下边那些士子们可是不当回事的,便是考了,又有多少人能来报名呢,最后又能录取多少呢。便是录取了,朝中又有什么职位供这些人任职呢。他们想不明白,他们觉着这就是那郑国舅不明白的缘由了。既然这郑国舅不明白,那他们也不会去点破。在沈一贯看来,这郑国舅做买卖可能有一套,但是若是论到这在朝之上拉拢人,培植自己的派系,互相之间勾心斗角,这郑国舅怕是要差上一些。他也就是仗着自己是国舅罢了,且那小皇帝貌似现下还算听他的话。等到将来皇帝长大了,这朝中诸事,怕是这郑国舅就没什么能耐再如现下一般轻易改变了。好容易把这郑国舅的爪牙们打发走了,现下还不是激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