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上套 (第2/3页)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不过泰和号没有提什么更多的要求,像放那羊羔儿息的事情,泰和号就没有干出来,那样的话,是个人都知道这是明白着的欺诈。泰和号从户部那里取得的权利是铸币,没错,铸银币,从此大明天下,都开始用泰和好发行的银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泰和钱庄,或者说泰和银行,这个词应该是人类进入到近代后才有的标志,已经拥有了在大明国土内发行货币的权利。而在之前,这项权利一直是户部和各地官府衙门才有的权利。除了这铸币的权利外,借钱的利息也是有的,只不过实在过低,让借钱的沈一贯并没有怎么在意。
紧接着让沈一贯高兴的是,皇帝竟然也答应他们加税的要求了。这个要求,在万历皇帝当政的时候,可是并没有被通过的。当然,那时候户部还不怎么紧吧,即便皇帝四处用兵,户部也是能撑上一阵子的。毕竟,死去的张阁老不管怎么说,也是给户部留下了很多银子的。户部那时候还禁得起折腾。后来户部没有多少银子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没有想着加税,而是另辟一条路子,让宫里的太监出去收税。然后皇帝从自己的内帑里拔出银子,用以四处的征战。想到这里,沈一贯心里就是觉着蹊跷。按说万历皇帝虽然死了,但是他死之前,宫里派出的太监可是在各地好一顿搜刮的。这个时候,这宫里应该有银子的。要是新皇帝能把这些银子拿出来,这哪里还用他们几个在那里发愁啊。不过想归想,沈一贯自然是知道自己这想法有些不切合实际。这新皇帝都能暗中从锦衣卫入手抓权,这银子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傻到跟他们共享了。不过沈一贯此时的确是冤枉那刚上任的朱常洵了。他一个半大小子,之前根本就对宫里的事情不知道,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哪里知道这宫里还有银子存下来啊。可惜,死了的万历皇帝算来算去,忘了把这银子在何处告诉他儿子了。而这些经过几年盘剥,从大明各地搜刮上来的银子,现下却都是进入到了天津卫的一处工厂里了。在机器的轰鸣中,化成了银水,然后流到了铸币机器上,在千斤重的气锤锻压下,变成了一面印着太祖皇帝朱元璋头像,一面印着大明通宝的银元。当然,四边上还有一条盘着的龙,以及泰和银行四个字。
魏刚谋划这这么长时间,又岂会单单是灭掉几个人那样简单。皇宫里的内帑银子丢了,这事怨不到任何人身上,这债务已然有人顶名背下来了,那便是已经死了的老刘。按照魏刚的说法,那就是反贼们虽然最后被打败了,但是还是有反贼从城门处逃了出去,携带着他们从皇宫里和朝中被抄了家的那些官员家里搜刮来的银子,逃到远离京师的地方了。这要查起来,那是根本查不到的。因为银子一化,从新再一铸,便能用出去。也因此,朝廷才想到用铸造成型的银币代替以往的银元宝。以现下魏刚给朝廷户部提供的银币样例,但凡是想仿造这种货币的人,都是要承担更高代价的。也就是说,那些造假者要花更高的代价造出现下已经流通的银币。
七月一日,就在沈一贯很是轻松的从泰和钱庄借了五十万两银子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