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不一样的国舅 (第2/3页)
是觉着看不顺眼的。正如之前说过那样,魏刚这个做派。像极了那董卓,这些文人,又有几个不知道这个典故的,更何况大明以文御武,这武人再怎么能耐,那也要在文官的下边排着的。当年便是辽东大帅李成梁抑或是他的大儿子李如松从宁夏得胜归来的时候,也是没有这般做派的。不过现下也不是和这样的丘八计较的时候,好歹此时这京师的稳定还要靠着他们,所以沈一贯等文臣也就没有跟他计较。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万历皇帝死了,宫里头的其他皇子也都是死了,就剩下这二皇子朱常洵了,这个时候,也没什么立储的问题存在了,就剩他自己了,难到还能立别人。所以朱常洵便顺利成章的先是成了太子,然后马上就登基当了皇帝,年号还是那些文人起的,便是天启。
魏刚后边一听,就觉得耳熟,后来一想,这不是他侄子用的年号吗,那个做木匠胜过做皇帝的家伙。不过他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反正年号这个东西,就是个叫法。他现下要考虑的,可是要让这郑国舅帮他忙了。
沈一贯此时还远没有后来的觉悟,他领着众文臣,临时做起了这新皇帝登基的各种事情。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安葬已经死于乱兵当中的万历皇帝和郑贵妃。当然,除了这两位,还有就是住在宫中的李太后,还有一干嫔妃。好在万历皇帝身边的女人还真不多,所以后事倒是好料理,丧事在四月三号就办了,这种事情是宜早不宜晚的。万历皇帝早就替自己修好了陵寝,所以这一切也都是不费劲。
然后接下来便是新皇帝登基,然后要完善六部各处的空缺,并对这次事变当中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然后要对那些半路投降的,后来又投降回来的人做清算。这些事情都要干,但是最需要干的便是先把这各处的官员空缺给填满名额,不然,这许多事情都是没有办法干的。毕竟,在万历皇帝当政的时候,这六部很多处都是空了人的,原本应该进人的,但是因为皇帝没批准,所以就一直空着。这两天因为反贼到了京师,一阵杀戮后,文官们又是少了许多,光剩下他们几个给现下的天启皇帝朱常洵上过课的老人了。这要是干起活来,他们可是应付不了太多的。
沈一贯在朱常洵登基后的第一天,就在朝堂上启奏了自己的一揽子计划,这其中最多的是便是关于人事上的安排。可是哪里知道,这十六岁的小皇帝,坐在金銮殿的上头,竟然直接跟他说了句再议,就把他给搁在那里不管了,自己主动摆驾回了宫。沈一贯当时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心道莫非这二皇子和他老爹一个德行,也要罢朝不成。后来倒是那皇上身边的公公小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