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一八章 援军在那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一八章 援军在那里? (第2/3页)

在教导团中,另类的指挥官很多,一种活泼又严肃的气氛在其中酝酿,总能出几个不一样的人才。活泼是个人见解和研究的放开,而严肃就是严格的军纪。

    刘先河呵呵笑了几下,舔着脸回忆道:“古敬生我倒是打过几次交道。一次是在进教导团的欢迎会上,他代表新入选的一百多基层指挥员发表了很有意思的演讲;之后就是处分,老谢应该清楚,这小子绝对不是让人生省心的家伙。”

    “每次战术演练,他都申请进入防守一方。然后放言道……打我吧……”谢维俊苦笑着摇头道:“这样的指挥员想要让我忘记都难啊!不过那是在战术推演课上,周围的都是战友,大家模拟的兵力也差不多相当,最多悬殊也不会超过二倍。但日军27旅团可是一个大家伙,我不知道这小子……”

    “现在关键是援军,牡丹江军区警备旅需要4天的行军抵达绥化,而2师想要从兰西快速的抵达绥化可能不大。高品彪肯定会派出一支部队作为拦截部队,这只部队的人数多少,战斗力如何,机动能力怎么样,都是一个未知数。”

    谢维俊说的是最现实的东西,日军派出部队防御其后方的补给线,这不稀奇。

    任何一支部队作战,其补给线和撤退路线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范畴。

    而日军军官的教育,虽然有僵化的一面,但几乎说有的日军高级军官都是军备参谋的背景,在行军中很少犯一些低级错误。高品彪能够坐稳27旅团的少将旅团长。其能力上毋庸置疑,而且他还不是想喜多诚一那样上面有人的军官,是需要靠着一步步自己走上来了。

    丰富的从军经验,让高品彪棱角分明的性格中更多的是谨慎和筹谋。

    以前每有大战,刘先河总是最紧张的一个,至少在司令部内就是这样。虽说他的职务是政治部主任,但更多的是担负地方工作,根据地建立之后,一层层的机关铺下去,都需要他身体力行。

    可以说,刘先河的工作是为大部队后勤保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粮食,兵工厂的生产管理等等,都需要他关心。

    但这次例外,武器弹药储备本来就充足,而第一季的夏粮纳上来之后,部队的粮食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心情自然没有以往的焦虑情绪,加上对作战指挥他一般都是不太会发表意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精通还是不懂。总之,刘先河是一个很本分的人,只着眼于他分管的工作。

    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其他的工作也有人做,他相信别人做的不一定会比他差,自己要是胡乱发表意见,会给战友带来困扰。

    随军以来,刘先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筹备曾一阳给他划的一个蓝图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可行的方案,建立一个完全可以和关东军对峙的根据地,一旦曾一阳在军事上办到了,那么东北的抗日局势将是关东军和抗日义勇军分庭抗礼的局面。

    要是人口充足,就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生产的粮食,比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关中平原的都要多得多。

    一个完整的大后方体系已经建立了起来,而后勤补给也达到了部队最佳的状态。尤其是弹药的储备也能足够支撑大部队连续作战。有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