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章 索要索马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九十章 索要索马里 (第2/3页)

了一段时间。

    不过等到反应过来后,德国便开始将这些资源调往东欧前线。只不过由于东欧那边的资源暂时还撑得住,还有罗马尼亚的油田支持,因此到也不是很急,调集这些资源的速度也就慢了下来。

    等到莫斯科战役失败,德国部队开始溃退后,德国人才开始着急了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对这批物资的动员速度才开始加快。

    这也不奇怪,德国的整体动员不也是在战争快要失败的时候才开始的吗?

    偏巧这个时候,由于反攻作战顺利,斯大林开始猜忌起了作战胜利,并因此有些功高震主了的朱可夫。于是便在将德军赶出莫斯科,并且开始准备下一阶段作战的时候,将朱可夫换了下来,换上了另外一名自己信得过的将领。

    斯大林本人搞政治绝对是高手,可是如果论军事指挥的话,恐怕还不如希特勒那个曾经参与过一战的老兵。

    不过斯大林也不是没有准备,所以他替换的是一个虽然不如朱可夫,但是至少也还算不错的将领。

    然而斯大林显然忘了,临阵换将,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大忌。

    突然换了一个新的指挥官,多少会让俄军出现一些混乱,当然这些都不算什么,至少在斯大林看来是如此的,毕竟俄军的反攻一直都很顺利,在这种情况斯大林自然也就将目光转向了内部斗争。

    要知道,不久前由于大清洗和被德国人打进了莫斯科的关系,对他本人的批评声可是络绎不绝,他本人的位置也因此而有些不稳。现在最重要的,显然是应该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朱可夫自然就受到了他的猜忌。

    然而就是斯大林不本人不怎么在意,并且认为用不了多久就会平伏的搔乱,却被对面的德国人抓住了机会。

    如果说对面是别人的话,或许这点搔乱对整个局势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在他们面前的确是曼斯坦因,整个二战时期最伟大的将帅之一。

    偏巧这个时候,从法国动员过来的物资也已经被送到。

    在物资充裕的情况下,抓住了这么一丝机会,曼斯坦因成功的将对面的俄国方面军撕割开来,并包围了其中的大部分俄军。

    最后这些俄军虽然拼死突围,但是最终还是有大部分被曼斯坦因给歼灭掉了。

    而在歼灭了这些俄军后,曼斯坦因也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再次将目标转向了莫斯科。

    今时不同往曰,曼因斯坦手中已经有了充足的补给,现在也不再是寒冷的冬天,再加上刚刚全歼了俄国一个方面军的余威,曼因斯坦并不是没有把握攻下莫斯科。

    也因此在得到命令后,曼因斯坦才会乖乖的顺从这道命令。

    ————————————————————“这个斯大林…”

    得知了事情的原貌后,严光有些咬牙切齿的念着斯大林的名字。

    斯大林对朱可夫的猜忌,严光并不是不清楚,在后世朱可夫就是因为受到了斯大林的猜忌,最后被贬到了乌拉尔去做军区司令员。

    要知道原本朱可夫可是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同时还是苏联陆军总司令。

    只不过这些在历史上都是在苏德战争胜利后才发生的,所以严光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严光看来斯大林也不可能会自毁长城,至少不会在苏德战争胜利前毁掉自己最优秀的将领…可是现在…“蠢货!”

    其实斯大林也有自己的理由,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莫斯科本身遭受的损失,和现今的莫斯科相比简直就如没有遭到任何损失一样。

    在历史上的莫斯科保卫战中,10月间,德军对莫斯科进行了31次空袭,共有2000架飞机参加,其中278架被击落,只有72架闯入莫斯科上空。

    而在这个时代,在莫斯科战役期间不但有一半的莫斯科城区落入德军手中,甚至就连作为莫斯科中心的克里姆林宫也差点如此,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连红场也成为了战场中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一直到最后,斯大林都没有考虑过部下所谓的“撤出莫斯科”的意见的话,恐怕莫斯科早早就已经陷落了——————当然斯大林会这么做也是为自己考虑,毕竟苏德战争的失利是由于大清洗的关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现如今俄国上下不少人都对他有怨言,如果这个时候在丢了莫斯科的话,就算斯大林退到了乌拉尔山脉的另一边,躲过了德国人的锋芒,最后也绝对会被自己人给搞下来,甚至很有可能如叶若夫一样被干掉…所以斯大林不能退,因为坚守或许还有一条生路,可是如果撤退的话那就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而后虽然莫斯科保卫战获胜了,但是由于战役中俄国受到的损失太大了,甚至比历史上还有惨重,所以斯大林的地位也比历史上更加不稳。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看着因指挥莫斯科战役有功而拥有巨大声望的朱可夫,斯大林才会这么刺眼,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危机感…————————————————————暂且不提斯大林那边,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给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