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四章 总统任期什么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四章 总统任期什么的 (第2/3页)

亿九千八百万英镑。虽然这个二十亿银元的数字依然不是满清政斧或北洋政斧所能比拟的,但是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由一亿九千八百万跃升到八亿八千九百万这么一个相差四倍的数字,没有一点非常手段是不可能的。

    这个非常手段自然就是增加税收来源,在整个战争期间,为了能够负担整场战争的运行费用,英国政斧开始执行越来越重的直接税和间接税。

    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导致在战争期间,有许多的家庭破产,虽然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会有些夸张,但至少在这一时期英国人和法国人绝对不舒服就是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战争结束后,英国人的反战情绪会这么高的原因。

    要知道在1913年的时候英国政斧的财政收入是一亿九千八百万,财政支出为一亿九千七百万,在这一时期英国政斧还是能保证收支平衡的。

    可是等到了1915年的时候,英国政斧的财政收入仅提高到了三亿三千七百万,可是支出却已经达到了十五亿五千九百万英镑…这还不算,等到16年的时候,英国政斧的财政支出就已经达到了二十一亿九千八百万,到了17年为二十六亿九千六百万,到了18年为二十五亿七千九百万…一直到了1919年,这一数字才降低到了十六亿六千六百万…18年英国政斧的财政收入为八亿八千九百万,而财政支出却达到了二十五亿七千九百万。要知道,这可不是银元,而是英镑。

    是10.5:1的英镑。

    换句话说,单单只是在1918年,英国人就支出了两百七十亿银元…这也是为什么战争开始前,美国尚欠英国四亿多英镑,而在战争结束后,英国却反倒欠了美国八亿多英镑的原因。

    这也就是英国,在全世界掠夺多年才能支撑的了整场战争,如果是换了其他国家,哪怕是美国恐怕也维持不了这场持续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

    毕竟英国人不单是战争的主力,同时也在维持着其他国家的财政。

    如俄国政斧,在战争中就欠了英国人七亿多英镑的债务,只是后来俄国十月革命,新上台的苏俄政斧不承认欠下英国的债务,使得英国人血本无归…对法国和意大利,英国人也都是如此,甚至就是对中国,每年也是有着两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英国人,纸老虎…”

    如果再次进行一场大战的话,英国的经济恐怕都要整个崩溃,这也是严光有恃无恐的原因。

    不过就算如此,中国想要追上英法依然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二十年的时间吗…”

    听着宋鼎寒等人的探讨和争辩,严光摇了摇头。

    这个时候他想起的不是别的,而是192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

    暂且不提这场金融危机到时候究竟会不会爆发,最关键的是,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里很难独善其身啊…虽然中国奉行的是国家社会主义,但是毕竟不像苏联一样与世隔绝,和英国等国的联系相当广泛,如果在欧美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话,中国是很难独善其身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真的只能看油田的呢…”

    这么想着,严光挠了挠脑袋。

    “光想着怎么依靠油田,是不是有些太没有志气了?”

    ——————————没多久的时间,英法等国就已经找上了们,要求中国将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分一杯羹给他们,而在英法等国的身后,曰本也是在摇旗呐喊着。

    虽说就算英法得逞了,曰本一样没什么好处,但是对曰本来说只要中国获得的利益变小,曰本人就已经很满足了…“请总统先生放心,我们仅仅只是希望贵国能够将位于中东的油田卖出一座而已…”

    在严光的面前,一名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如此道。

    而在他的身侧,另外一名英国人也开口道。

    “没错,请总统先生放心,在将油田卖予我国的英波公司后,我国会将一种的一部分利润支付给贵国的…”

    看着这两个英国人,在看了看他们身边的法国人和曰本人,严光摇了摇头。

    “这就是你们的如意算盘吗?”

    没错,这就是英国人的如意算盘了。

    强迫中国人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土地交还?英国人可不相信中国人会这么做,虽然英国人觉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利益已经够多的了。

    至于单单只要求中国人,将目前出产石油的三座油田交给英国?

    “这么做的话,和让中国人把伊拉克、科威特两地拱手相让有什么区别?”

    在内阁某一位成员这么提议的时候,丘吉尔在一旁开口道。

    最后丘吉尔提出了一个或许国社政斧会提议的解决办法,那就是由英国政斧出面,“恳求”国社政斧将在中东的油田卖出一口给英国的英波石油公司。

    这个英波石油公司,就是英国和波斯石油公司的意思。

    石油,在中东其实早在1908年就被发现了,而发现地就是波斯,只不过英国人在波斯只找到了一座油田,所以当时世界上的三大石油出口国依然是美国、俄国(在十月革命和欧战前)和墨西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